1. 方言流行语语言分析
“五讲四美三热爱”就是为积极反映当时社会号召而创造出的新词。1981年,全国倡导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青少年要“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进”,要“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更要“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这就是“五讲四美三热爱”。类似的还有“万元户”、“小康”等热词也是如此。
受到港台流行语的影响,“大哥大”、“老板”、“蛮好的”、“抢滩”、“打工仔”等不计其数的港台流行语涌入人们生活。现在大家熟知的“老婆、老公”的称谓,也来自港台大众文化,在东征西讨,大举北伐后,最终胜出,时至今日早已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全国人民对“爱人”最常用的昵称。
80后赶上了改革开放,语言的变化几乎是全方位的,既有为适应新事物而新造的词,又有外语的影响,也有社会风气造成的类推现象,还受到了港台语言和地方方言的影响,可以说是丰富多彩。
2. 方言流行语语言分析论文
四川话是互相杠的意思。怼怼是近些年大火的网络流行语,原本出自北方的方言。
怼怼形容用手推搡对方的意思,有正面刚的意境。如今多半形容一方用语言攻击时,另一方气不过也用语言反击,怼回去。
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duì,基本意思是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声。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申为怨恨,故而怼,怨也。
3. 社会语言学分析方言
(1)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
(2)这个系主要学习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3)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1.简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研究方向:
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4. 方言的发展趋势 语言学
汉民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自古就存在方言分歧。方言是在一个地域流行的一方之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汉民族人多地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封闭的小农经济使得各地人民之间很少交往,语言上也渐渐有了隔阂,形成了汉语中的一个个方言。
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学者们有不同的分法,一般以分为七大方言区,这就是: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
北方方言:旧称"官话",是汉语中通行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个方言。它包括长江以北各省的汉族居住区,长江以南的一些沿江地带,云、川、贵三省的汉族地区,约占全国汉族地区的3/4,约占汉族人口的70%以上。北方方言区按其语言特点主要可以分为4个次方言区:华北东北次方言、西北次方言、西南次方言(西南官话)、江淮次方言(下江官话)。北方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是:(1)古全浊声母字清化读成清声母;(2)声调分为4-5个调类,多数为4个调类。
吴方言:分布在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上海市和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吴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是:(1)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声母;(2)多数地点不分z 、c、 s和 zh、 ch、 sh;(3)单元音丰富而复元音缺少;(4)鼻韵尾大都只有-ng,而无-n;(5)保留了古入声;(6)声调一般分为5-8个调类。
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是:(1)古浊音系统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保留得比较完整;(2)f/h相混;(3)一部分n/l相混;(4)无zh、ch、sh;(5)大部分地区不分尖团;(6)鼻韵尾多-n 少-ng ;(7)元音鼻化现象相当普遍;(8)声调一般5-6个调类,很多地方有入声,但入声字无塞音韵尾。
赣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西省。赣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是:(1)古浊塞音、浊塞擦音不论平仄声都念送气清音;(2)一部分n读为l;(3)声调一般有6个调类。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江西南部、福建的西部和北部。客家方言的主要特点是:(1)送气音比较丰富,古全浊韵母不分平仄一律变为送气清音;(2)z、c、s和zh、ch、sh大都不分;(3)hu变f-;(4)一部分f读为b、p;(5)把j、q、x三声母发成g、k、h;(6)无撮口呼韵;(7)声调一般为6个调类。
粤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大部和广西一部分地区。粤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是:(1)一部分hu声母读为f;(2)zh、ch、sh读为z、c、s;(3)j、q、x读为g、k、h;(4)部分地区无撮口呼韵母;(5)鼻音韵尾保留--m、-n、-ng,塞音韵尾保留古-b-d-g;(6)声调一般为8-10个。
闽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部的一些地区、浙江省南部的一些地区、海南省和台湾省。其方言内部可以分为:闽东、闽南、闽北3个次方言区。闽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是:(1)没有f声母;(2)zh、ch、声母读为d、t;(3)古浊塞音、塞擦音多变为不送气的清音;(4)大都只有z、c、s而无zh、ch、sh;(5)部分地区无撮口呼;(6)部分地区有丰富的鼻化韵;(7)有入声,声调有6-8个调类。
汉语各方言都来自古汉语,由于它们形成的年代不同,也就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痕迹。因此,方言同古汉语在语音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各方言同普通话在语音上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5. 方言语音特点
语言学家根据汉语方言的不同特点,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在这七大方言内部,仍存在不同的次方言区。在地理上的方言分歧也是很明显的。相隔几百公里,用北方话的北方人一般可以相互理解,但某些地区语音和词汇的变化也是很大的;然而在中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山区,例如福建,相隔只有十公里的当地居民也许已经不能互相理解了。
6.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方言
《方言》一书的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作者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他是文学家、哲学家,又是著名语言学家。 《方言》不仅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对方言词汇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在世界语言学史上也是一部开辟语言研究的新领域,独创个人实际调查的语言研究的新方法的经典性著作。
在《方言》尚未完全成书之时,与扬雄相识的张伯松(西汉张敞之孙)就盛赞它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扬雄答刘歆书》)
7. 方言流行语语言分析教案
广东地区
嗨话,广东地区流行语,一般指无聊、不着边际、空洞、浮夸的谈话内容。
发源:相传由毗邻香港的深圳青年阿枝在各种群聊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一般通过浮夸、讽刺等手法调节气氛。
嗨话这些都是粗口、脏话。
这些虽然都是粗口、脏话,但说起来、听起来时也要像普通话那样,看看说话人的态度。
8. 方言的语言现象
在汉语中,广西容县人口语用文言,算得上是非常有趣的语言现象。这倒不是说他们开口闭口就是之乎者也。而是说,容县人使用的“容州雅言”非常特别:其中有538个以上的字词,是现代书报杂志找不到的,这些词语并不是非规范性的方言土语,而是古代汉语经典中深奥且高雅的文言。所以,“容州雅言”是一种文化遗产。
9. 方言现象分析
要想了解方言是如何形成的,首先应了解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人类从大自然当中学会了语言——
远古时代,当人类还生活在蛮荒中时,或许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沟通交流方便,通过倾听自然界中种种事物所发出的波动及声音,以确定是否有危险临近,才慢慢学会了自己的语言。
轻拂而过的风声、潺潺而流的水声、动物漫步草丛的脚步声……人类可能通过辨别这种种声音,然后用嘴唇和声带模仿这些声音,并与同类之间相互传递这些信息,这就是人类语言的最初雏形。或许他们当初只能使用两三个最简单的音,但随着文明的进步,积累了更多经验之后,语汇量也渐渐丰富起来。
那么,同一国家又为什么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呢?
关于这一点,同样可以用语言源于大自然的理论来加以说明。
人类因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当然就有差异。而地域不同,其自然环境中所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灼热的沙漠、气候多变的欧洲、闷热的南亚小岛,风吹过大小不同的山涧,,这些环境迥异的地方所发出的声音,肯定是不一样的。
四季分明的地方,拥有的声音就相当丰富,从而用来表达大自然之灵动的语言也异常确切与多样,以象声词为例,就有"哗啦哗啦"、"滴答滴答"、"刷拉刷拉"等等。
…………………………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字面解释为:隔十里说话就会变腔调,隔百里文化民俗就不相同。
任何语言/方言都存在地域差异,就连一向被人看作比较一致的官话方言内部也不例外。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形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气候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气候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
出处:《晏子春秋·问上》:“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晏子春秋》是有后人搜集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指的是某一块地域;“水土”,包括地理位置、物候环境;“一方人”,则是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导致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事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
山环水抱总有情,山环水抱必有大发者
山环水抱总有情,穷山恶水出刁民
比如说某山村风光优美,通常会说民风淳朴,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每个地区的水土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人的性格,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文历史也就随之而改变,而生活在一起的人,性格也会很相似。所以一块地方的人都差不多。就像新疆的人个个都是能歌善舞,长睫毛大眼睛的,上海的小姑娘个个都是能说善辩。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也是由于地理环境才会产生的也就是说地域的独特性.是和全体国民性相对的。
出处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淀里水,凭着治鱼解苇维持生活,不靠土地。”
而我们学过的《橘逾淮为枳》,晏子说过:“为什么橘子过了淮河就成了枸橘,它们虽然样子相似,其实味道不一样,因为‘水土异也’(生活环境,人文环境不一样了)。那为什么齐人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东西了呢?他的意思就是楚国人个个都是善于偷窃的,那齐国人到了楚国才去偷窃的。
所以,在一群很和善、很亲切、很好客的人中,是不会在这里从小生长着一个坏人的,就算曾经有过,也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0. 《方言》的特点
普通话最明显的特点是四声分明、阴阳顿挫,说出来的话让别人听起来比较丰富。然而方言受地域限制,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在发音上不太讲究,有些甚至与普通话相差甚远,给人感觉如同听外语。
语言是社会活动中的主要交流方式,同样的文字在不同方言里发音千差万别,加之方言里含有大量俚语,对于地域广阔的中国,必须要有一个官方语言,这就是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所在。
11. 方言流行语语言分析方法
、来了老弟——是一位抖音上的烧烤摊大姐招呼熟客时的常用台词。
2、真香——是指一个人下定决心不去或去做一件事情,最后的行为却截然相反。主要用来表示某人预计的事情和最后的结果截然不同的一种心理状态,有打脸的意思。
3、红雪珍奶——吃货的世界你不懂系列词汇,可能来源于一杯草莓味的雪顶珍珠奶茶?多用来暗指深谙“生活处处是商机”这个道理的商业鬼才。
4、雨女无瓜——雨女无瓜是“与你无关”的谐音,是一种普通话不标准、带有方言腔的表达。这种表达看起来高冷神秘,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再加上表情包显得十分逗趣,通常用于回怼或调侃别人。
5、确认过眼神——确认过眼神,即从眼神里得到了证实,出自林俊杰《醉赤壁》里的一句歌词:“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今年走红网络的“确认过眼神”,仅表示“确认过”“甄别过”的意思,与“眼神”不一定有关。
6、有内味了——在北方口音中,常将“那”读成“内”,意思是有那种味道(感觉)了。一般用于表示前文出现过的事物是否地道、正宗。
7、我太难了——“我太难了”出自“快手”视频网站上的一个“土味视频”。视频配了一曲忧伤的音乐,主播眉头紧锁,眼神空洞,一边说着“我太难了,老铁,最近压力很大”。
8、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带有冷笑话意味,原意指看到不理解或者没办法解释的事情时的调侃,后来演变为调侃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比较中二,逗比。
9、不忘初心——不忘初心的意思就是,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心愿,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初心的种子,都应当寻找初心、牢记初心、保持初心,为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10、犬兔一豹——本义是指一只狗和一只兔子加起来都抵不过一只豹子,后引申为形容这个人是逻辑鬼才,非常厉害。
11、好嗨哟——好嗨哟这个词来自于一首歌,一首网络歌曲,随后,经过短视频达人改编并配合十分魔性的表演,引得许多人模仿,用于表达很高兴和兴奋的状态。
12、柠檬精——“柠檬精”最初用在他人身上,是用来嘲讽他人的,其含义与“嫉妒”类似。有时也用在自己身上,即用于自嘲,“我柠檬精了”就相当于“我羡慕了”。有时也说成“我柠檬了”,或“我酸了”。
13、断舍离——断舍离表达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断舍离”之后才能过简单清爽的生活。
14、大山鸡丝——鸡丝很常见,大山鸡丝一听上去就非常名贵稀有,本义是一道菜名,引申为不可多得的、稀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