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舞蹈的地位
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习俗舞蹈,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观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
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过去人们用以表示对先祖的怀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和赐福。
社交舞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会交往、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自娱舞蹈,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
体育舞蹈,是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街舞HI-HOP,以及我国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均是。
教育舞蹈,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开设的舞蹈课程,用来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由于艺术舞蹈品种繁多,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和芭蕾舞。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当代舞蹈(新创作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种风格的新风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芭蕾舞:是一种经过宫廷的职业舞蹈家提炼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剧场舞蹈。"芭蕾"这个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脚为运动部位的动作总称。法国宫廷的舞蹈大师们为了重建古希秸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戏剧理想,创造出了"芭蕾"这样一种融舞蹈动作、哑剧手势、面部表情、戏剧服装、音乐伴奏、文学台本、舞台灯光和布景等多种成份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剧形式,在西方剧场舞蹈艺术中占统治地位达300余年,至今已历四个多世纪。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建立引进俄罗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
第二类,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观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观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观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2. 舞蹈与什么有关
关于舞蹈的十个标题:
1、诗歌是语言的舞蹈,舞蹈是身体的诗歌。
2、她跳着舞像美丽的蝴蝶般飞舞着,像婀娜多姿的柳条样扭动着,美的让人陶醉。
3、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
4、舞衫回袖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南北朝·徐陵
5、舞蹈跳的就是文化,跳的就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王永刚
3. 舞蹈家有什么特点
中国舞蹈家协会迄今已有66年历史,中国舞蹈家协会是中国文化部批准的国家级跨省考级机构,是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监制的国家级权威舞蹈考级机构。作为中国舞蹈最权威、最专业的国家级考级,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具备以下六大优势:
中国最权威、
最专业的国家级考级
中国舞蹈家协会是国文化部批准的国家级跨省考级机构,是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监制的国家级最高权威舞蹈考级机构。由著名理论家、博士生导师冯双白先生亲自担任教材主编,集中全国最优秀的舞蹈编导和教育专家精心编制,全国最优秀的教师组成最具权威性的考官队伍。
全国通用,
行业认可,
权威师资认证
所有授课教师均经过严格培训,通过严格学习考试的教师将获得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教师资格证书及行业“注册舞蹈教师”证书。“注册舞蹈教师”资质是代表一定教学水准的行业性认证。通过中国舞蹈家协会开办师资培训及考试,以网络认证、公告、推介等方式,介绍每一位注册教师,达到推动舞蹈教师规范化进程这一目标。为教学提供优质保障。
最具影响力、
号召力的专业团体,
拥有最坚实、
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舞蹈家协会是中国文化部批准的国家级跨省考级机构,是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监制的国家级最高权威舞蹈考级机构。中国顶级专业舞蹈大赛《桃李杯》、《小荷风采》等均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拥护。是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的舞蹈品牌。
与时俱进,
注重舞蹈素质教育
以展现孩子自我风采为目的,把枯燥、紧张的考试转变为孩子们热衷参与的表演活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该教材注重表演性和科学性,适合短期集训和培训机构实施舞蹈授课教材。舞种丰富多彩,共分10级,适用于4—13岁的少年儿童。
组织工作严密高效
考级工作的进行严格按照考级流程进行申报,考试,核准,发放。所有学生考级证书均可在中国舞蹈家协会教学网查询。
为专业院校
输送艺术人才
在考级的过程中,我们希望发掘到那些身体比例条件好并热爱舞蹈的孩子。推荐给国内有实力有能力培养舞蹈人才的公立大专院校。
舞蹈考级
有人说“舞蹈教育重在过程,考不考级并不重要”。但是考级,体现的是一种对舞蹈的态度,而对待舞蹈的态度,就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学舞蹈只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气质,以后并没有打算走舞蹈专业的道路,所以没有必要去考级,其实家长并不知道,考级更多的是一种过程的体验,而这个过程对孩子的性格,甚至一生都可能深远的影响。
那么考级有哪些好处呢?
考级是对学生学习舞蹈和教师
教学成果的检验
一年一度的考级学生虽然是分组进入考场考试的,但来自全国考级委员会的考官们对每个机构考试的每个组合都非常熟悉。哪一个考生的体态、脚位、手位、动作、节奏、舞姿、眼神、基本功、表演等要是有一点点没掌握好,考官都会立马检试出来。因此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记动作,学会自己纠正动作、学会自己表演…同时也要求每一个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让每一个学生掌握每一个教学内容,并且做到教学专业、规范、系统,注重每一个表演细节。
考级能让孩子有奋斗目标
没有追求的人,必然是怠惰的。小孩子从小引导他们养成有奋斗目标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现在的孩子太娇生惯养,而少儿的舞蹈考级,主要是培养她的毅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改掉做事半途而废、轻易放弃既定目标的坏习惯。舞蹈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开发智力,优美形体,还能锻炼少儿的坚强意志,使她们逐渐养成恒心和耐心。
考级能增强自信心
考级在学生增长艺术素养的同时,自信心也会增加,很多家长在送小孩子来参加舞蹈培训后会发现孩子如换了一个人似的,兴奋地把考级的所见所闻跟家长分享,并且希望以后能考更高的级别。舞蹈学习过程中更加聪明伶俐、更活泼。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全面发展是考级的一大好处。
考级给孩子提供展示平台
舞蹈考级教材本来就是内容丰富,从音乐到表演的 编排都有思想、有灵魂,它能以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伴奏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学员学起来不会觉得枯燥,觉得它有美感,有艺术感染力,创设了一个可以充分展示个人才艺的平台。而舞蹈考级又是非常严格的,要求每个学生在训练中要按照舞蹈的基本规范去完成每一个动作,要求规范化、系统化、但又不程式化,要突出舞蹈动作的各种动力因素,使学员更容易掌握动作要领,理解舞蹈词汇。
考级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第一次考级的学员都存在紧张的毛病,看到考级的场面有点恐惧,站在评委面前就有点害怕。但经过第一次考级以后的学员,就如跨上一个新台阶,有主动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渴望。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在一个训练班里接受教育,还应当充分利用考级这个大课堂,让学员亲身体验,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通过考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用童真的小眼睛去观察大世界,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考级极大的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每次的舞蹈考级,都会得到一次互相学习的交流机会,在考级的排练场上与其她队员的相遇学习,又使她们产生了竞争意识,有比赛才有竞争,有竞争才有进步。学习其他队员的优点,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4. 舞蹈在社会中的地位
六大舞又分为“文”、“武”两类,前四舞属文舞,《大武》等属武舞。文舞持龠(似笛的管乐器)翟(鸟羽)而舞,故又称龠翟舞:武舞持干(盾牌)戚(斧钺)而舞,又称干戚舞。两类乐舞的划分,与舞蹈的内容形式有一定联系,但据后世儒家考证,主要是受祭的帝王得天下的手段差异,所谓“以文德得天下的作文舞,以武功得天下的作武舞”,这一定例一直贯穿到以后历朝历代的封建帝制。
周代雅乐除上述六大舞外,还有《羽舞》等“六小舞”,这些舞蹈和六大舞一样,也是用作教育贵族子弟的教材,成为乐教的重要内容。
原始舞蹈在氏族社会中不仅是娱乐工具,也是宗教工具、教育工具,承担着社会生活中的多种功能,具有极强的功利性。作为娱乐工具,既能自娱,也能娱人;而作为教育工具,包含的内容更是多方面的,例如:氏族历史、生产劳动、战斗技能、伦理道德、强身健体,甚至性的知识等等,都曾是舞蹈教育的内容。但它归根结蒂是一项审美活动,它在履行多种职能的同时,都不能没有审美的、使人(包括舞者自身)得到愉娱和美感享受的作用。而雅乐舞蹈单纯强调乐与礼的结合,使之和表现社会伦理的政治观念、典章仪制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成为一种重要的统治工具,被抬举到了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这一方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上层已经从长期的实践中,更深入地认识到了乐舞对人的思想感情、意识品行所发生的巨大感染和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传统乐舞理论中的片面性。
礼乐教化思想在后世儒家学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述。
然而尽管如此,由于帝王们的政治需要,雅乐舞蹈在整个古代社会中虽已气若游丝,奄奄一息,但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相反还一直占据着乐舞的“正统”地位,只是它的作用已仅限于在宗庙之中。协调人神之间的关系了。现在还有踪迹可寻的祭孔乐舞,就是雅乐舞蹈的孑遗。
5. 世界舞蹈界地位最高的是谁
与杨丽萍、金星相比,王亚彬的名气没有那么大,但她的舞蹈素养非常高。她曾获得过“华鼎奖最佳舞蹈女演员奖”,并且还获得过全国舞蹈比赛、CCTV电视舞蹈大赛、北京市舞蹈比赛的表演一等奖,绝对是国内舞蹈界的实力派演员。
很多朋友第一次看王亚彬的舞蹈,就是在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里……当时,王亚彬担任了《十面埋伏》的舞蹈设计及章子怡的舞蹈替身。讲真,王亚彬舞蹈编排得非常经典,舞蹈动作更是惊艳了影迷。从这一点看,王亚彬的专业素质真的不亚于杨丽萍和金星。
《十面埋伏》之后,王亚彬参演了几部电视剧,其中就包括《马大帅》和《乡村爱情》。后来,王亚彬回归了舞蹈界,还曾登上过春晚舞台表演了极有意境的《对弈》。
最近两年,王亚彬的表现也非常优异。2016年的时候,王亚彬受邀赴伦敦为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的新作编舞,成为该团历史上邀请的首位中国编舞。
6. 舞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机会获得越来越好的舞蹈学习体验。舞蹈教学的主要目標是促进人的身体素质各方协调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有着明确的规则,界定了舞蹈教学的主要目标。舞蹈教学应尽可能关注所有学生,以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舞蹈教学的主要功能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审美水平,还需要培养学生美丽的心灵以及正确看待生活和艺术的能力。
7. 舞蹈在艺术中的地位
唐代天宝年,李隆基酷爱音乐舞蹈,在古代君王中,李隆基对音乐和舞蹈的研究应该是最深入、最精通的,他精通吹拉弹奏各种乐器,而且还会编舞,所以现代供奉戏曲祖师是李隆基。
有一次,唐明皇李隆基梦见自己到月宫上游玩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看到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李隆基醒来后,他对梦中的情景还记得清清楚楚。
后来,李隆基把梦中的乐曲和舞蹈记录下来,他让乐工们演奏,让歌女们舞蹈。
李隆基不停地想,他想起一点就记录下来,就连白天上朝的时候,他也一边听大臣读奏本,一边在偷偷回想那些乐曲舞蹈
有一次,李隆基来到三乡译,他向着女儿山眺望,远处山峦起伏,烟云缭绕。
李隆基顿时产生了许多美丽的幻想,在这一刻,他终于把在梦中看到的舞蹈全想起来了。
李隆基立即把这些美妙的舞姿在纸上记录下来,于是才创作了一部适合在宫廷演奏的宫中乐舞《霓裳羽衣曲》。
李隆基命令乐工排练《霓裳羽衣曲》,令爱妃杨玉环设计舞蹈,为了让他们有个好场所排练,李隆基在宫廷中建立了一个梨园。杨玉环与宫人日夜赶排,过了好久,他们终于练好了这个歌舞。
后来,李隆基下令演出这个歌舞。随着细腻优美的《霓裳羽衣曲》仙乐奏起,贵妃杨玉环带着宫女载歌载舞,一个个宛如仙女下凡,李隆基再次看到这个熟悉的舞蹈,仿佛回到了梦中。
后来,这首《霓裳羽衣曲》成了唐代舞蹈中的经典曲目,被后人传承了下来。
其实,舞蹈这一活动在唐代十分普遍,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参与的阶层而言,上自帝王贵戚、文臣武将,下至平民百姓、乐工歌伎,无论男女老幼,都与舞蹈有密切的关系。
在研究古代舞蹈史的发展和进程时,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唐代的乐舞和具有了独立表演艺术品格而登上艺术舞台的唐代舞蹈。
著名的唐代乐舞大曲《霓裳羽衣曲》是由唐玄宗李隆基创作乐曲、杨贵妃表演的,综合了器乐演奏、声乐歌唱、舞蹈表演三大部分,是一个整体的大型艺术表演。
《霓裳羽衣曲》第一部分为散序,它是由器乐独奏、轮奏、合奏组成的。第二部分为中序,是抒情的慢舞。第三部分为破,是展开发展部分,共有12段。
此外,还制有舞谱,供后世不断加工、整理、改编和演出。
在唐代,类似前述的大曲有很多,仅在唐诗中描述的就有《绿腰》《柘枝》《春莺啭》等数十首,而且对其中的舞蹈已经有了明确的分类,可见唐代乐舞的繁荣、精制和完善。
唐代舞蹈是以纯粹的人体形式来抒发思想感情并作为其艺术表现手段的,代表作如《胡旋舞》《剑器舞》《踏歌》《龙舞》《祠渔山神女歌》《字舞》等。当然,舞蹈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唐代已经发展得很完善了。它的内容丰富,有宫廷的、民间的、宗教的、祭祀的。
在艺术形式上,它已经有了按舞姿、技巧、风格的分类划分,如“健舞”“软舞”等;也有了按表演形式的大小区分的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和用数百匹丝绸装扮舞人的《字舞》等。
唐代舞蹈以它独立的艺术品格把中华民族的舞蹈艺术推向了顶峰。在唐代初期,军事强大,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减轻民众的负担,努力使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繁荣。
唐代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有利于宫廷大型歌舞和民间歌舞等娱乐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乐舞和舞蹈艺术的兴旺,这是盛唐舞蹈辉煌的原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唐代是个开放的时代,在此期间能够广采博收,包容所有的文化艺术并使之成为一种历史的积淀。
唐代盛世,实行开放的政策,艺术上继承了以前各朝代特别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朝的宫廷“燕乐”,比如七部乐、九部乐等宝贵遗产,这其中就包括了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传入中原的乐舞文化,如《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高丽乐》《康国乐》和《西凉乐》。
这些乐舞,无论从形态上还是意识上,都为唐代乐舞和舞蹈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唐代大量乐舞文化的输出,也使中原乐舞传播到了四方,这也促进了唐代舞蹈的繁荣。还有,在唐代宫廷各种仪式中,虽然大型燕乐节目和各种表演性舞蹈占据主要地位,但文武舞形式的雅乐体制仍然保留。
在唐太宗时,设《庆善乐》为文舞,《破阵乐》为武舞,分别象征“文德洽而天下安乐”“武功成而定天下”,文武舞阵于殿庭,歌功颂德祷太平。到了唐高宗时,人们曾将《破阵乐》修改编入雅乐,并强调“并望修改通融,令长短与礼相称,冀望久长安稳”。
唐代乐舞队伍非常庞大,伴随女乐队伍壮大,在唐代已发展成包含多种层次的专业艺人和具有专业水平的表演者。
由于舞蹈艺术普遍发展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对舞蹈的普遍喜爱和重视,唐代出现了大批技艺精湛的舞蹈家和善舞者。其中包括了乐舞机构中的乐舞艺人,还有散在各地能歌善舞的官伎、营伎和家伎。也有不少擅长歌舞的高官、贵族、公主、贵妃等。
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乐舞艺人和善舞者,对唐代舞蹈繁荣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乐舞机构也很庞大,宫廷设有太乐署,掌管“邦国之祭祀享宴”,如《十部乐》。教坊掌管各种供娱乐欣赏的乐舞。
在唐玄宗时,他为自己设立了一个乐舞机构,叫“梨园”,教授和演奏最高水平的歌舞。唐代庞大的乐舞机构,将数以万计的歌舞艺人集中起来,给以一定财力、人力和物力支持,推动唐代舞蹈走向古代舞蹈发展的高峰。
唐代舞蹈繁荣盛况,充分展示了舞蹈艺术的成就。唐代舞蹈之所以能登上古代舞蹈艺术顶峰,首先在于唐代舞蹈是以纯粹人体形式为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段,舞蹈以独立表演艺术登上了艺术舞台。
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舞蹈在唐代发展得最为完善。唐代舞蹈以动作技巧和风格特征来分类,说明了唐代舞蹈动作技巧体系的完善。唐代舞蹈包括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等,这说明了唐代舞蹈水平的成熟。唐代舞蹈中,大型群舞用数百匹绸布装扮舞人,用彩绸装置仙池等场景,均是前代舞蹈望尘莫及的。
唐代对舞蹈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作为动作艺术,唐代舞蹈动作技巧十分全面,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动作,如手袖、腰身、下肢腾跳、脚部踢跳、身体旋转、道具技巧以及面部表情和头部动作,几乎无所不有。
8. 舞蹈教育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
拉丁舞分为国标拉丁舞和民间拉丁舞
国际标准拉丁舞又指体育舞蹈,分为伦巴、恰恰、牛仔、桑巴和斗牛五支舞;国标拉丁舞是体育竞技舞蹈,爆发力,极强的风格,技巧是它的特点,有很大的竞技体育舞蹈发挥空间,已经入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拉丁舞2014年11月12日正式申请进入奥运会,现正在审批阶段,拉丁舞每年最高赛事WDSF协会会在世界各地成员国选择不同地点举行。
民间拉丁舞是经过现代舞者改良而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舞蹈泛称,不是竞技舞蹈。
9. 舞蹈教育的地位
1、膝部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和连绵柔韧的屈伸,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这个“屈”除了要求颤膝外,也包括懈胯,由于这一律动的特点,使藏族民间舞蹈下肢主动,上肢松驰,形成自上而下,欲动先屈的动律特点,从而使舞蹈给人一种飘逸而又沉稳的感觉。
2、膝部的颤动和屈伸在藏族舞蹈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肩膀与腰相平(弓腰),双手成环抱形左右摆动。(因为当时藏族人民被压迫,手的动作代表人民的思想斗争)之后立起腰,代表人民解放的欢乐和尊严。
10. 有历史意义的舞蹈
最古老的传统舞蹈是婆罗多舞。
婆罗多舞是最具代表的印度古典舞,是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传统舞蹈,为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婆罗多舞在南方的发展,与南方各庙宇里的神奴有密切关系,传说仙人婆罗多是这个舞蹈的祖师。婆罗多代表Bhava(情绪)Raga(音乐)Tala(节拍)Natyam(动作),非常清楚的表明婆罗多舞蹈是由情绪、音乐、节拍组合的舞蹈艺术。
哑演是婆罗多舞的特点,通过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诸如战争、爱情、仇恨等等。它需要道具,戴各种面具表达不同故事也是此舞的一大特点。婆罗多舞一般由格尔纳塔克音乐伴奏。阿尔利布琴一响,演员并拢双脚,两手向头上方伸去,然后随着幕后传来指挥演员动作的乐器声,演员用颈部、嘴、眼睛、双手及身体其他各部分的动作和表情,自如地表现各种思想。 婆罗多舞蹈刚劲有力,动作幅度大,快起来就像万花筒。
印度教讲究对称,印度舞蹈讲究对称的美丽,舞蹈演员额头中心点有红点,那就是中心,基本上纯舞蹈中的多数动作都是左右各做一遍,以求对称。说到那颗红点,湿婆舞王就有第三只眼睛,跳舞的时候那只眼睛会睁开,三只眼睛分别洞察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舞蹈演员化妆时都特别点上红点,头饰不戴,服装不穿,红点也必须点。除此以外,据说它还有很多吉祥的意义在里面,比如可以向神祈福等等。
婆罗多舞的起源介绍:
印度学者认为,这个舞蹈渊源于北印度的雅利安文化,但在南印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历史婆罗多舞历史悠久,远在公元3世纪就有关于这种舞蹈的描述。进入20 世纪后,经过无数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大胆创新,他们不仅从印度古老的庙宇里保存下来的石刻、壁画、碑文 文里,临摹再现了湿婆神的108种舞蹈动作,经过创新,使古老 老的婆罗多舞 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