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流行服饰 > 正文

缠足流行语(缠足有什么)

1. 缠足有什么

1、裹脚原因是为了取悦古代男人,古代有三寸金莲之说。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指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以为美观。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2、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清代,缠足到了登峰造极的鼎盛时期。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缠足女性因为走起路来比较慢,加上艳丽服饰,缠足女性倍感娇柔,看上去婀娜多姿,于是深得当时男子喜爱。

2. 缠足有什么用

明清时期在主流社会都推崇小脚玉足的氛围中,为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文人士大夫们也以研究小脚文化为乐,并且以丰富的文化联想把女子小脚的各种形态分门别类,按照玉足的品相分出了十八种小脚形态,并全部以“莲”为名,现归类如下:

1、四照莲:端端正正,瘦瘦削削,在三四寸之间者。

2、锦边莲:苗苗条条,整整齐齐,四寸以上,五寸以下的小脚。

3、衩头莲:瘦削而更修长的小脚,竹笋式样式。

4、单叶莲:瘦长而弯弯的小脚。

5、佛头莲:脚背丰满隆起,如佛头挽髻,所谓菱角式者,即江南所称之鹅头脚。

6、穿心莲:穿里高底鞋者。

7、碧台莲:穿外高底鞋者。

8、并头莲:走起路来八字的小脚。

9、并蒂莲:大拇趾翘起来的小脚。

10、倒垂莲:鞋跟往后倒的小脚。

11、朝日莲:用后跟走路的小脚。

12、分香莲:两条腿往外拐的小脚。

13、同心莲:两条腿往里拐的小脚。

14、合影莲:走起路来歪歪斜斜的小脚。

15、缠枝莲:走起路来成一条线的小脚(类似猫步)。

16、千叶莲:六寸、七寸、八寸的小脚。

17、玉井莲:跟船的形状差不多一样的小脚。

18、西番莲:半路出家之莲,或根本没缠过的小脚。

3. 缠足有什么好处

呵呵,是的。

以前我们寝室有个女孩子打夏天的搞个保鲜膜吧交合肚子裹着,硬是悟出一身汗,减肥的毅力大大的啊 。

4. 缠足有什么好看的?

古代裹脚穿的是小尖尖鞋挺好看的

5. 缠足有什么危害

王母娘娘作为中华民族之神,她爱憎分明、公正执法,不徇私情,爱民如子,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完全不像是别有用心的人,炮制出来的神话影视剧中描写的那样。

作为神灵,王母娘娘不裹脚,更谈不上有裹脚布,所以奉劝楼主,以后不要提这样无聊的问题;千百年来人们对神灵的敬畏,说明神灵并非无中生有的,对神灵不敬的言语最好不说,说得多了不会对自己带来任何益处,只能带来危害,切记切记!

6. 缠足什么时候结束的

一、女子裹小脚从南唐李后主开始的:南唐李后主(公元937——978)因为喜欢宫嫔睿娘的小脚状态,就让她缠足做新月状,并因此成为皇宫里最受宠的一个女人。于是皇宫里开始流行缠足。由于皇帝的表率作用,小脚成为时尚,继而官场与民间也相继流行。

二、延伸:中国女子缠足之风较常见的说法是,南唐后主有宫女嫔娘,纤丽善舞。乃命作金莲,高六尺,饰以珍宝,网带璎珞,中作品色瑞莲,令嫔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着素袜行舞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

以后,此风从宫内传向宫外——有些人认为这就是女子缠足之始。到了宋代,女子缠足就逐渐从宫廷推广到了民间,到了宋朝末年,社会上还兴起了一股“以大足为耻”的风气。到了明代,女子缠足的风气更盛,都认为这是时髦,坊曲中的妓女无不以小脚为媚男子之具。

可是,到了清代,却禁止女子缠足了,因为满族统治者认为这是一种陋俗。顺治元年(1644年),孝庄皇后谕,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顺治二年后,民众所生女子禁缠足。

以后,到了康熙七年(1668年),却对女子缠足开禁,于是缠足又风靡全国,不仅汉族女子缠足,连不少满族妇女也纷纷学样了。女子缠足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民国初年才逐渐禁绝,但是直到全国解放后,少数边远地区仍有存在。

7. 缠足什么时候

据现代学者考证,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 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

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但清以前的出土女尸尚未发现有缠足者,可见在当时缠足也并不十分普遍。

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

清朝其实顺治和康熙都希望废除裹足的这种不良的嗜好,但是这个风气太盛,废不了。

真正意义上的废止应该算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吧,在之前虽然有不同程度上的成果,但是依然还是有这种习俗存在的。

8. 缠足有什么好的

1、缠脚的时候让女孩坐在矮凳子上,盛热水在脚盆里,将双脚洗干净,乘脚尚温热,将大拇趾外的其他四趾尽量朝脚心拗扭,在脚趾缝间撒上明矾粉,让皮肤收敛,还可以防霉菌感染,再用布包裹,裹好以后用针线缝合固定。

2、缠的时候慢慢收紧,让足部肌肤受到的压力一次比一次紧些,以两脚能忍受的小痛为度,在这期间把脚趾勒弯缠使脚向下略卷。

3、缠的时候,要用劲把裹布缠到最紧的程度,每次解开来重缠的时候要将四个蜷屈的脚趾头由脚心底下向内侧用劲勒过,每缠一次要让脚趾弯下去多压在脚底下一些。同时还要把四个蜷屈的脚趾,由脚心底下向脚后跟一一向后挪,让趾头间空出一些空间来。

4、脚裹尖的时候,四个脚趾都已经蜷回到脚掌底下,可是却未必能熨贴靠在脚底下,裹瘦的工作是把小趾骨(也就是外把骨)向下向内推蜷入脚心裹,把小趾跟的部位向脚心内侧往下用劲拗下去,然后用裹布勒着带紧。

5、脚掌裹瘦了以后,接着进行裹弯的工作,裹弯是要在脚底掌心裹出一道深深的陷凹,陷凹越深,脚掌弓弯的程度愈厉害,裹到脚掌折成两段,前段的脚掌与脚跟紧靠着,中间一道深缝有时深达四五公分,小趾夹在深缝里,脚背因为脚掌弯折的关系,向上膨起成高坡状。

形容话多的网络流行语(形容话比较多的句子)

跟飒有关的流行语句(跟飒有关的成语)

网络流行语的论文2000(网络流行语的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