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病学史四问
如果写错了,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更改。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是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主要用于研究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通过这些研究将提出合理的预防保健对策和健康服务措施,并评价这些对策和措施的效果。
流调人员需要核实的内容有:
(1)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常用的手机号)、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
(2)健康状况,包括近期是否有不适症状、核酸检测情况。
(3)近期行程,包括14天内具体行程、交通工具、接触过谁(与谁共同生活、学习、工作、娱乐或其他近距离接触、是否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
(4)其他对疾病防控有用的信息,不涉及金融信息。
2. 四个流行病学史
流行病学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在传染病发生时,利用流行病学特征,根据传染病人的接触史,对病人进行的传染来源的推断或诊断。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是否有传染病人的接触,接触的时间地点,接触后有无症状,以及什么症状等等。
3. 流行病学史询问包括
内外同防主要是指把好医疗机构的人员、车辆和物资“入口关”,对进入医疗机构人员要查验健康码、检测体温,检查口罩佩戴,询问相关十大症状,有无流行病学史等情况,对住院患者做好健康监测等工作。
医患同防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全体工作人员、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均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做好额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4. 流行病学史应询问哪些内容
1、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在传染病发生时,利用流行病学特征,根据传染病人的接触史,对病人进行的传染来源的推断或诊断。常用于传染病,尤其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诊断中。
2、流行病学史,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或疑似感染的一个重要条件。
5. 流行病学史都询问什么内容
流行病学史就是流行病学接触史,查询并要求询问内容主要包括疫区旅行居住史,类似病人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1.疫区旅行居住史:主要询问患者近期去过哪些地方。不同的流行病有不同的疫区,根据患者所患的疾病要重点询问是否有这一疾病的疫区旅居史。
2.类似病人接触史:主要询问患者近期接触过哪些人,这些人是否来自疫区,或者与患者存在相似的临床症状。
3.动物接触史:主要询问患者近期接触过哪些动物,主要用于人畜共患病的调查,如禽流感,鼠疫等。
在发生传染病时,根据传染病人的流行病学史以及相应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可以对病人进行的传染来源的推断或诊断,并可以及时切断传播链,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6. 询问流行病学史三问
为有效控制和降低新冠疫情传播风险,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疫情防控公众健康提示:
一、自衡水、东莞、深圳、杭州、保定、廊坊、牡丹江、伊犁、西双版纳、北京、天津、安阳、上海(奉贤区)等发生本土疫情地区入(返)鲁人员,请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目的地后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近期从上述地区入(返)鲁已经抵达目的地的人员,请主动向社区(村)、住宿宾馆和单位报备,按规定在3天内进行2次(间隔24小时)核酸检测,继续进行7天自我健康监测,必需外出时请做好个人防护。一旦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请立即报告,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详细说明流行病学史。
二、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旗)人员暂缓来鲁。确需来鲁的,抵达后进行7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公布中、高风险地区前14天内已经抵达的人员,执行健康管理至抵达后14天,并在随访后的前3天内进行2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返乡后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
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的其他县(市、区、旗)人员非必要不来鲁。确需来鲁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后进行1次核酸检测。公布中高风险地区前14天内已经抵达的人员,进行2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
四、机场和港口区域与入境人员或货物有直接接触的服务保障人员、隔离场所、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冷链相关企业等高风险岗位人员尽量避免来鲁,确需入(返)鲁的须满足脱离工作岗位14天以上且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提前3天向目的地社区(村居)报备,返乡后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
7. 何为流行病学史
流行病学的应用有哪些:
1.用于制定疾病控制对策与措施:
流行病学研究不仅可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疾病控制的对策与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也可凭借自身的学科优势,针对具体的疾病或危害,提出具体的预防或控制的对策与措施建议或相应的卫生政策建议。
2.用于“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为导致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条件所采取的健康教育与环境支持相结合的策略,即是把个人选择和社会对健康的责任综合起来,以创造更健康的未来的一种人和环境之间的调节策略。健康促进的目的是促进积极的健康行为,提高人民的卫生知识,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提高人群或个人应对环境和心理压力的能力,从而保持健康的平衡,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3、用于疾病的监测
4、用于探索疾病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
许多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未明,一些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与许多因素有关。探讨疾病病因,阐明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卫生事件等)发生与流行有关的因素,是控制疾病,促进人类健康的关键所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类型具备了解决此类问题的逻辑需要,其方法学特点如定量测量,偏倚的控制,因果推论技术等,使其对研究疾病病因或危险因素有明显的学科优势。
5.用于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疾病的自然史即疾病的自然过程。疾病就个体而言有其自然发展过程,如传染病的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就群体而言,各类疾病在人群中也有其自然发生、发展的规律。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可以研究、阐明疾病的自然史。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即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也有助于对其预防与控制。
6.用于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的评价:
随着相关学科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诊断技术或方法,新的治疗药物或措施层出不穷。某种新的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如何?某种新的治疗药物、治疗措施的疗效如何?是否可予推广应用?等问题可应用流行病学方法予以评价。从而对这些新的诊断技术、治疗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应用。此外在临床实践中还涉及对治疗药物或方法的不良反应的评价以及疾病的预后分析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些均属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
7.疾病的预防措施评价:
如前所述,对某种预防疾病的措施或方法,如一种新的预防接种制剂,一项预防疾病的措施如食盐加碘、饮水加氟等的效果,可以前述实验流行病学的方法予以评价。
8. 流行病学史问询四句话
诚信申报:返岗人员依法如实填写近14天旅居史,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接触史等重要信息,承诺疫情防控期间上班戴口罩,下班不外出,不参加聚会聚餐。
有序组织:避免无序前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扎堆带来的感染风险。
如实证明:基层医疗机构要结合个人申报内容,检查体征,问询流行病学史,做出是否适宜出行的意见,并如实出具集体返岗复工人员健康申报证明。对弄虚作假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严肃溯源追责。
加强管理:对持有健康申报证明的返岗复工人员,到达目的地后及时纳入居住地和用工企业管理,无需进行医学隔离观察。
9. 流行病学史四条
(1)水与食物传播 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 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 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4)接触传播 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10. 流行病学三史
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病原学
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2.流行病学
。 1 ,传染源
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及野禽。 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2。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被感染。
、3。高危人群
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到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为高危人群。
,4,流行病学接触史
A.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
B.有病死禽接触史。
C.与被感染的禽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
D.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
E.实验室从事有关禽流感病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