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歌曲双声部合唱谱
(一)熟悉合唱作品:了解作品的内容、体裁、风格、特点、结构、技术难度等。当拿到新作品时,伴奏者应把小节数标于谱上,以便配合指挥及合唱队员进行有效排练,也是自己对全曲的一个大体熟悉的过程。
分析作品:通过看总谱找到作品的分层情况,全曲的高潮在哪里?是否有转调或变奏段落?前奏和间奏在全曲所占的比例关系如何?由于前奏和间奏部分是钢琴伴奏的独奏表现形式,所以伴奏者要尤其重视这个环节。
弹前奏的关键,是要能一下抓住作品主题,营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好的前奏会使合唱队员的注意力集中,准确地进入音乐的节奏和情绪中来,从而使作品的开头表现得完美、细致。
(二)处理表现作品:一部好的合唱作品要通过指挥的处理和队员的精加工后才能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怎样同队员和指挥磨合就是钢琴伴奏者在排练中要特别注意的事情。除了自己对作品的处理外,还要理解指挥对作品的处理和作品本身的艺术含义。排练前或排练结束后,钢琴伴奏者应多与指挥沟通,倾听指挥对伴奏者的特殊要求与对作品的独特处理,还要经常听取合唱队员的意见,演唱者对伴奏者有怎样的要求。例如,呼吸的气口是否一致,速度的快慢是否合适等等。综合这些意见后,可在平时的练习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从而提高练琴的效率,保证排练的质量。
(三)弹合唱总谱与弹钢琴谱有许多不同之处,因为钢琴谱是两行谱表,而合唱总谱是四行谱表甚至更多,所以在弹总谱时要注意到男高音声部的谱表,因为他和女高音的记谱是相同的,但是弹奏时却不能在同一个音高位置,男高音唱出来的实际音高要比女高音低一个八度。因此弹伴奏时,在钢琴的键盘上必须将男高音声部的音降低八度,这样才能听出四个声部完整的效果。
2. 多声部流行合唱谱
钢琴谱上一般不会有一个符头两根符杆的音符的。另一根符杆是没有意义的。钢琴谱上有多个符头一根符杆的音符。我想这个你是知道的,这叫和声,也叫和弦。和弦的弹法就是这几个键同时安下就行了。
就象你说的一个符头两个符干,一根符杆向上,一根符杆向下,是一个谱表上的两个声部,如合唱谱上就有就样的音符,如果钢琴谱上有这个符号,你不必去理会它,就把它当一根符杆弹就是了。
3. 流行歌曲双声部合唱谱简谱
将行高设为12,列宽设为1.38
2.右击选中区域,在弹出菜单上选“设置单元格格式”,接着在“数字”选项卡上选“常规”
3.在”对齐“选项卡上选择垂直、水平均为居中
4.字体选黑体,12号
设置好后,点确定
谱写乐章
1.基本音符:用数字键,一个单元格只填1个音符和休止符
2、高音、附点:视图-工具栏-符号栏 中的?号输入,一个单元格只填1个
3.填时线、小节县:视图-工具栏-符号栏-格式 中的边框 工具输入
4.增时线用键盘的-输入
5.升降号用视图-工具栏-绘图-自选图形-线条 中的“任意多边形”绘制
6.连线用绘图的自选图形-基本弧线来做
7.力度记号用任意多边形绘制(字母用文本框做)
8.声部名称和方括弧(用来连接多声部乐谱)
连谱用的方括弧由一条粗线、一条细线和两个弧形形成,后面一条竖线用“边框”来做,前面的线用视图-工具栏-格式-边框中的“绘图边框”工具,并选择最粗的线条样式画出,两个小弧线用“弧形”工具制作,然后拖到竖线两端即可。
9.延音记号:用视图-工具栏-绘图-自选图形-线条 中的“曲线”工具和绘图中的“椭圆”工具来做,椭圆用黑色填充组合即可。
10.终止号:第一条细纵线用“边框”添加,第二条粗纵线用“绘图边框”做,前面带有两个圆点(像冒号)的反复记号是在终止号的基础上添加两个圆点制成,(圆点用椭圆做)然后组合,拖到终止线前即可。
五线谱识谱口诀
终止线: 一根细。一根粗,放在曲子最后处;
小朋友,要记住,看见它俩就结束。
连线: 身子弯弯像座桥,有长有短有大小;
桥下音,若不同,千万记住唱连贯;
桥下两音若相同,合成一音飞过桥。
反复记号:四条竖线分两边,每边各有两个点;
唱到此处不算完,回头再来唱一遍。
延长记号:乍看像眉毛,眼珠圆又亮;
你若碰到它,歌声要唱长。
顿音记号:黑三角,小又小,唱得轻巧短又跳。
换气记号:小尖角,头朝地;见了它,换口气。
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
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
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
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
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
熊
4. 好听的多声部合唱谱
合唱谱中女高音的谱子往往就在第一行,看最上面一行的谱子就可以。
一般四声部的合唱谱,竖着排分别为,女高音、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所以看女高音的谱子最好看,看第一行就可以,同时,作为一个好的合唱队员在看谱子时,应该具有同时兼顾别的声部的能力,最起码应该能够兼顾和自己最近的男高音的谱子,这样演唱自己的声部会更有依靠,更有把握。
5. 合唱双声部简谱
答:红星闪闪简谱是女高音和童声两个声部。
6. 流行歌合唱谱二声部
除了五线谱还有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
五线谱一般分类为:
总谱: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谱,由许多单行谱联合组成。
分谱:分别记载着每种乐器或每个声部的乐谱。
大谱表:由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两谱表中隐伏一条临时加线代表中央C,故又称十一线大谱表。
7. 双声部合唱曲目流行
五声部合唱钢琴三重奏双钢琴大型合唱都可以的
8. 二声部合唱流行歌曲简谱
不管是简谱还是五线谱第二排都是第二声部的意思
9. 双声部流行歌曲曲谱
公认最难的小提琴曲有以下四个
1、巴赫:D小调小提琴无伴奏帕蒂塔
巴赫能够即兴演奏极其复杂的作品并以此闻名,他还是一位身手不凡的管风琴家。
巴赫的许多作品中都有美妙的旋律,而且他善于用复调手法将其交织在一起,这在巴赫1720年创作的第二小提琴帕蒂塔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帕蒂塔(或称“古组曲“)是一种在巴洛克时期流行的音乐形式,由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舞曲组合而成成。
巴赫在年轻时练就了高超的小提琴技艺,这首帕蒂塔是他的后期作品,显示了他对小提琴演奏技法的充分掌握。这首作品是为无伴奏小提琴而创作,演奏者必须在22分钟里不停地演奏,既要拉出旋律又要给出伴奏,又要给出对位声部,这对技术水平是一大考验。
这首帕蒂塔由阿拉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基格舞曲和恰空舞曲组成。很多提琴家认为其中的快速段落相对容易,而最难的就是最后的恰空舞曲。
这是一种源于西班牙的舞曲,巴赫用这种古老的音乐形式构筑成一个八小节主题,然后是三十二段变奏。一开始相对容易,但到后面气象万千。这是巴赫写过的最难的小提琴篇章,也是古典音乐文献中最美的终曲。
2、贝多芬:第九奏鸣曲“克鲁采”
这首奏鸣曲原本是为George Bridgetower而写,但首演失败后贝多芬擦去了原有的献词,改为献给法国小提琴家鲁道夫·克鲁采(Rudolf Kreutzer)。
只要聆听这首奏鸣曲的开头五分钟,你就能被其中的气势击倒。像之后不久创作的“英雄”交响曲一样,两者都体现出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这首作品对小提琴家和钢琴家来说都有难度,但成功的演绎能展现演奏者的辉煌技艺。
这首奏鸣曲由三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各有难点。贝多芬在奏鸣曲开始时加了一段抒情引子(A小调),然后转入急板,音乐的主体部分奔泻而出。第二乐章为F大调,是“带有变奏的行板“(Andante con variazioni),而末乐章的回旋曲式让作品充满活力。
演奏整个奏鸣曲需要高超的技术控制力,不仅要展现抒情的一面,还需要具备激越豪情,只有真正的大师才能完美驾驭。
3、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这个榜单上的第三部作品又是一部无伴奏作品,帕格尼尼的这24首随想曲1802-1817年的十五年内陆续完成的,但是难度普遍都很高,最令人望而生畏。帕格尼尼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炫技大师,有人说他的技艺是魔鬼附体的结果。
随想曲通常都篇幅短小,情绪多变。每一首随想曲并不只是为了锤炼技术。帕格尼尼的每一首随想曲都有各自的音乐风格和特定的技术难点(比如在运弓的同时拨弦),帕格尼尼通过这组作品巧妙地展示了自己的技巧,这一点与舒曼的钢琴作品相似。
第二十四首随想曲被称为很多后世作曲家的灵感之源,他们在帕格尼尼原作基础上进行改编或者加以变奏。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伊萨依的《帕格尼尼第24首随想曲变奏曲》和李斯特《帕格尼尼主题超技练习曲》(“Etudes d’execution transcendante d’apres Paganini”)。
4、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西贝柳斯的作品常常让人联想起芬兰辽阔冷峻的山川,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其一。这是一首技术上很难的作品,西贝柳斯自己是一位小提琴家,他在早年立志练就出神入化的小提琴技艺,成为赫尔辛基大学里的学霸。
一个小提琴家需要在技术上毫无瑕疵才能攻克这首作品,即便是1905年修订版“简化”了1903年初始版中的小提琴独奏段落,学好这首作品仍是一项艰巨任务,只要听听第二乐章高潮过后的独奏段落便可见一斑。
10. 流行歌曲二声部合唱谱
合唱(hé chàng)chorus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 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声部的数量没有规定,一般有四个声部。 多为男高音区,男中低音区,女高音区,女中低音区。 释义。
音乐用语。 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 分同声与混声两种:同声的由男声或女声单独组成;混声的由男声和女声混合组成。 按声部的多少,可分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 王西彦《古屋》第三部七:“在继续而来的歌咏上,他们合唱的声音是那样雄壮而宏大。”
音乐用语。 指单声部的齐唱。 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的起源与发展》:“只在唱和曲时,才大家合唱。” 李一氓《<阿英文集>序》:“独唱,二重唱,四重唱,合唱,场上一片寂静,只是听.”
有时可以专指流行歌曲的两人(男男或女女或男女)对唱,一般多指或者是特指港台流行歌曲的男女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