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当总体数目少易于调查时一般用普查.另外如果有重大意义,不普查会带来严重后果如传染病,神舟七号等就用普查.反之,总体数目太多,或者具有破坏性应该用抽样调查。
2. 流行病学调查是什么
流调主要有三个:
一是调查病例的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暴露史;
二是及时发现和管理密切接触者;
三是及时掌握疫情的特点,为研判疫情发生发展趋势提供数据支持。
3.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
流行病暴露史:流行病学中的暴露包括机体在外环境中接触某些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学的),以及机体本身具有的特征(生物学、社会、心理等)。1、收集暴露信息目的是:
(1)评价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2)估计致癌危险性评价中的阈效应。(3)评价暴露与疾病之间的时间关系(癌的始动与促进因子,累积暴露与癌,孕期暴露与致畸性)。
(4)在暴露率低的情况(如职业人群),暴露评价尤为重要。2、调查方法:收集暴露信息的方法包括:(1)面询、函询、电话询问、计算机辅助询问、自填问卷。可询问本人或其亲朋友好等代理人(proxy或surrogate)。
(2)查阅各种登记、记录(出生、疾病、死亡,以及测量记录)。
(3)测量各种指标,如机体和环境的测量,区域监测、个体采样器监测、生物监测;机体的测量,血清和组织库的利用等。
(4)现场观察。现场观察是了解暴露情况必不可少的手段,如食物中毒或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的现场环境调查。上述各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如对暴露标准的解释、资料收集的监督、信息的详尽程度和客观性、是否方便等。在收集暴露资料时,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故在调查前应该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调查方式应该一致(标准化),保证暴露测量的准确性。3、暴露评价的注意事项:
(1)对病例和对照的调查方法应一致,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应相同(准确性可比),以使有最佳的检验效率。最理想是采用盲法,或采用交叉调查的方法。
(2)注意控制测量错误,如重复测量、质量控制。
(3)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和监督。
(4)注意不同暴露的交互作用,例如环境与遗传易感性的交互作用。
(5)注意工作负荷的监测或改变。
(6)面询时宜选择适宜的场所,方便问答。
4. 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常用的抽样方法
是采用无菌棉拭子对消毒后物体表面采样并进行微生物培养的方式,其目的是对消毒效果的检测,也是流行病学调查和清洁消毒质量控制干预的组成部分。因此,正确的采样方法是客观评价监测效果的关键因素。这提示我们临近患者诊疗区域的手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可能充当着医院内病原体的储藏库,并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实现医院内传播。
5.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
就是说病者初次诊断流行病学的情况医生要负责任。
6. 流行病学调查有哪些
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的样本检测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标本采集和储存
采集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采样部位、时间和方法;储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储存温度、时间、标本介质等。
(2)试剂和材料
同一测定指标最好使用同一批次的试剂材料;如使用了不同的批次,要进行对比分析和标准化。
(3)仪器
所用仪器在使用之前调校后不应重新调校,更不要更换,特别是有量度的仪器设备。
(4)实验方法
一项研究中,对于一种生物标志测量方法要统一。
(5)操作规范
每一步骤都要制定操作规范,要保证同一操作者和不同操作者间的可重复性医学教|育网|整理。
(6)设立对照
为保证检测质量,可设立多重对照:空白对照、标准对照、重复对照,而且可以采取“盲法”测定。
(7)重复试验
包括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重复试验,以避免操作误差,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7.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样本量计算
采物表是采用无菌棉拭子对消毒后物体表面采样并进行微生物培养的方式,其目的是对消毒效果的检测,也是流行病学调查和清洁消毒质量控制干预的组成部分。
8.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一、什么是流行病学调查?
就是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主要用于研究疾病等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从而提出合理的预防保健对策和健康服务措施。
二、需要对哪些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聚集性疫情。
(2)什么是聚集性疫情:
14 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等)发现 2 例及以上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三、为什么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专家解读
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并通过对病例的定点治疗和对密切接触者的有效管理,防范疾病的蔓延和传播给别人。
四、流行病学调查是怎样实施的?
(1)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于24 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
(2)调查对象包括患者本人、诊治医生、家属和知情者等;
(3)调查方式包括询问、查阅资料等;
(4)调查内容涵盖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危险因素与暴露史、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等;聚集性疫情还须调查病例间的联系。
9. 流行病学调查中使用的抽样方法有
我国目前进行动物检疫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抽样检疫、驻场检疫、产地检疫、处境运输检疫等。我们使用最多的就是:第一,临场检疫。这是通过问诊、听诊、触诊等方法来进行检验;
第二,隔离检疫。这种方法是把动物隔离观察,实际的隔离时间为小动物7天左右、禽类15天左右、大型家畜40天左右、野生动物则需要25天左右;
第三,实验室检疫。这是通过实验室技术来检测病料,这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最为准确。
10.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人数的计算
1. 确定样本量
一般而言,样本量越大,样本就越能代表总体。
但考虑到成本因素,我们需要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科学制定样本量大小,平衡调查成本与调研准确度之间的关系。理论上,要达到95%的置信率,300多个样本量足以。如需进行分组研究的每组配额应该不少于30样本,而城市分组配额不低于100个;
2. 确定邀请人数
邀请人数取决于三个重要因素,被访者的响应率、出现率与完成率
3.合理预估发送渠道的响应率、目标人群的出现率以及问卷的完成率,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抽样人数
11.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名词解释
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是指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各种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其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 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过程是: 第一阶段,将总体分为若干个一级抽样单位,从中抽选若干个一级抽样单位入样; 第二阶段,将入样的每个一级单位分成若干个二级抽样单位,从入样的每个一级单位中各抽选若干个二级抽样单位入样……,依此类推,直到获得最终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