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染病流行程度分为几级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突发事件可被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的迅速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2、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突发事件又常被称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卫生事件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可定义为:在某一短促时间内出乎意料的发生,能造成众多伤亡或对人群的生命和身心健康构成威胁,可产生一定强度或广度的公共卫生影响,需要卫生机构联合多方面力量,立即采取行动紧急施救和处理,由各种自然或人为原因引起的事件。
3、根据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 传染病流行程度的划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依据是: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中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3. 传染病等级划分
二级防护
二级防护是针对传染病防控采取的防护级别之一,又称加强防护。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二级防护
二级防护标准
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罩/面罩、医用乳胶手套、防护鞋、工作帽。
适用于
1、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
2、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
3、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4. 传染病的级别划分
卫生安全等级可以分为四级,包括: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5. 传染病流行程度分为几级预防
二级防护是针对传染病防控采取的防护级别之一,又称加强防护。
一、二级防护标准:
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罩/面罩、医用乳胶手套、防护鞋、工作帽。
二、二级防护适用于:
1、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
2、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
3、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三、二级防护注意事项:
1、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2、每四小时更换一次口罩或感潮湿时更换。
3、注意呼吸道和粘膜的防护。
6. 传染病分为几个等级
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
(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以内。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
(1)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 传染病按严重程度分为
公共卫生等级分为四级包括: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区别等级的依据是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来决定的。
分为四级包括: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中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6)周边以及与中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8. 传染病流行程度分为几级的
2000年以来,一共发生4次全球性的疫情。
全球性疫情大流行是指传染病流行范围广超过国界或洲界,达到的传染病人群传播的最高级别。疫情爆发是指疾病在某人群中短时间内大量发生,有一定的聚集性。例如出现在局部地区的疫情。
2000至2020年,20年间来共发生过4次全球疫情,平均每5年发生1次。疫情均由冠状病毒的不同亚型引起的。
疫情概况:
1、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截至2020年3月12号已经波及至少114个国家。
2、2009年美国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大流行,共造成约1.5万人死亡,疫情波及国家和地区214个。
疫情流行趋势图。
3、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症爆发,疫情波及中东地区国家、韩国等25国。病毒学家推测这种病毒可能源自于蝙蝠,也有研究认为病毒来源于骆驼。
4、2002-2003年中国SARS爆发,疫情波及亚太地区、国家、韩国等36国。疾病的病原体被认为是从果子狸传播到人类,鼬獾、貉和家猫也被发现是SARS病毒的宿主。SARS冠状病毒很可能起源于蝙蝠,并直接传播给人类,或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类。
除此之外,我国还发生过以下重大灾难:
近年来我国重大地震灾害:
新疆和田7.3级地震 时间:2008-03-21 06:33
西藏阿里6.9级地震 时间:2008-01-09 16:26
汶川地震8.0级地震 时间:2008-05-12 14:28:04
玉树地震7.1级地震 时间:2010-04-14 05:39:57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山洪灾害事件:
2002年6月8日,陕西省佛坪、宁陕等县突发山洪、泥石流
2004年9月初,四川、重庆发生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
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沙兰河上游突降罕见特大暴雨,山洪暴发
2006年6月12日夜至13日凌晨,贵州省望谟县突发山洪
2006年7月14日至17日,湖南东南部、广东东北部、福建南部受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引发超强度暴雨
2007年7月29日,河南卢氏县普降大到暴雨
2007年8月7日,陕西安康市汉滨区和岚皋县突降特大暴雨
2010年7月26日,云南贡山泥石流灾难
2010年8月7日,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
中国重大火灾:
河南洛阳东都商厦“12.25”特大火灾事故 (2000年12月25日 特大火灾)
焦作“3.29”特大火灾事故 (2000年3月28日夜至29日凌晨3时 火灾)
中国重大冰冻灾害: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区遭受了多年罕见的低温雨雪天气。
中国重大洪涝灾害:
2007年6月以来,湖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地区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淮河流域更遭遇53年来第二大洪水
9. 传染病的流行性按其程度可以分为
流行性感冒是因为病毒感染造成的传染病,这种传染病是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在传染病的防治法里属于丙类传染病,传染性是比较强的,比较容易在秋冬转换的时候发病。一旦发病就会出现高烧,全身疼痛没有力气,咽喉疼痛等情况,如果不积极进行治疗,并发症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