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典流行歌曲大联唱
像风一样自由,曾经的你,蓝莲花,平凡之路,旅行,礼物,时光,一天,故乡,完美生活,两天,我们,第三极,,那一年,空谷幽兰,夸父,流浪,童话时代,爱如少年,执着,在路上,悠远的天空,一时,灿烂,永远自由的心,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无尽光芒,春海,我的爱,天鹅之旅,我思念的城市
2. 名歌经典最好的歌曲大联唱
1、《妹妹的山丹花儿开》
《妹妹的山丹花儿开西北民歌》是群星的音乐作品,收录在《民歌联唱200首》专辑中。
2、《荷花颂》
《荷花颂》是由刘炽作曲,程若作词,童丽演唱。
3、《阿哥的白牡丹》
《阿哥的白牡丹》是马红莲&何清祥的音乐作品,收录在《一辈子不分开》专辑中。
4、《下四川》
中国民歌,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性曲令,又称"脚户令",主要流行在甘肃、青海一带。
5、《刮地风》
这是一首流传于甘肃定西地区的小调,这首小调的题名与唱词内容并没有关系,"刮地风"只是历史上曾经广泛流行的一个曲牌。
3. 风靡歌曲35首大联唱
云飞是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一名蒙古族歌手,被称为草原王子,他的歌曲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梦中的额吉,有家的地方就是天堂,草原的月亮,在那东山顶上,阿依古丽,云在飞,离别草原,敖包相会,天边,鸿雁,在那遥远的地方,唱首情歌给草原,向往神鹰,卓玛等等。
4. 经典流行歌曲大联唱100首
男儿当自强,这首歌国语版是成龙唱的,展现了成龙很欣赏这首歌中热血男儿很阳刚,很青春励志,仿佛自己置身于他们中间,同时,成龙也是很尚武的,他是把中国传统武术和喜剧表演融汇为一体的方式展现给观众,成功打开了自己独有的戏路,一直表演到今天都很受欢迎
5. 最新流行歌曲大联唱
2020年12月2日。
意思许多东西都是失去了才会明白请好好珍惜。
《如果爱还在》是由九雨作词、作曲,刘曦演唱的歌曲,发行于2020年12月2日收录于同名专辑《如果爱还在》中。
所有歌曲都是由歌词和曲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形式。词曲一一对应。歌曲的创作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先有文辞后据以谱写乐章,一曲专为一词而作,只为一词所用;二是先曲后词,依声填词,三是通过已有曲或词重新谱写词曲,属于另类的翻唱。
而唱法又分为一人独唱,多人齐唱,多人多声部重唱、对唱、联唱、领唱、齐唱或合唱。随着时代进步,音乐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歌曲可以给人带来精神上的鼓励与振奋,同时也是对心灵的升华,带人们走进另一个音乐世界。
6. 一百首流行歌曲大联唱
草原的月亮,草原芬芳,草原情,鸿雁飞飞。
离别草原,马兰花,梦中的妈妈,情归草原,云在飞,献给妈妈的歌,天边,卓玛,鸿雁,向往神鹰,爱琴海,归途,纳木错的眼泪,永远的赞歌,乡下老屋,为你付出所有,远远地看着你,一年一岁,湖山谣,梦归田园,美丽的草原美丽的姑娘
7. 流行老歌大联唱
原唱阿宝
中文名:民歌大联唱
所属专辑: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
歌曲时长:0时07分23秒
歌曲原唱:阿宝
音乐风格:民歌
歌曲歌词
《山歌好比春江水》
唱山歌哎
这边唱来那边和
噢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哎
不怕滩险弯又多
噢弯又多
《信天游》
大雁听过我的歌
小河亲过我的脸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
一年又一年
大地留下我的梦
信天游带走我的情
天上星星一点点
思念到永远
《八路军拉大栓》
1937年呀日本鬼子进了中原
先打开了卢沟桥啊
又进了十三元
那火车都修到了济南呀哎嗨呦
鬼子就放大炮啊
八路军就拉大栓
瞄了一个准啊
就打死个翻译官
他两眼一翻就上了西天呀哎嗨呦
《山路十八弯》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这里的水路九连环
这里的山歌排对排
这里的山歌串对串
十八弯
弯出了土家人的金银寨
九连环
连出了土家人的珠宝滩
哎……哎……
《花儿少年》
春季里那么就到了这
水仙花儿开水仙花儿开
年轻轻的个女儿呦
踩呀么踩青来呦哎呀小阿哥
夏季里么就到了这
女儿心上焦女儿心上焦
石榴花的那子儿呀
赛过了玛瑙呀哎呀小阿哥
《青春舞曲》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
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
美丽小鸟飞去无影踪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别的那样呦别的那样呦
《沂蒙山小调》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呦喂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地呦喂遍牛羊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呦
一杆杆的枪
咱们的队伍啊势力壮
山丹丹那个开花呦红艳艳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8. 好听的歌曲大联唱
云飞,1978年8月27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青年歌唱家,北京歌剧舞剧院独唱演员。
2012年,获央视星光大道2012年度亚军;2014年8月 参加央视星光大道节目十周年庆典演出
1,草原的月亮,
2,梦中的额吉,
3,天边,
4,鸿雁,
5,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9. 现代流行歌曲大联唱
一曲唢呐,一部电影,一个信念
《百鸟朝凤》是流传于鲁、豫、皖等地的优秀民间唢呐曲,因曲中多有模仿鸟鸣之声,所以得名。
中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已逝)以此曲为题拍摄了此生最后一部电影,既是对这一中国民俗唱哀的挽歌,又是在自己生命历程的终点处画下的一个句号。观影完毕,可以负责的说句,这部电影不会辜负观众。
当今年代,提起吴天明,提起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知道的人也许已经为数寥寥,这不奇怪,因为他们是一群夹在文革与改革开放之间的人,在饱含创作激情的岁月,他们无法尽情施展才华,而真正等到机会来临时,以张艺谋、陈凯歌等人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却已走向国际,声名远盖过了他们——还未享受过时光,却已成了过时的人,于他们个人,或于中国电影整体,都是莫大的遗憾。
但或许正是因为时光短暂,所以他们的声音才格外动人。
拍摄这部《百鸟朝凤》时,吴天明已是年越古稀的老者,在此之前,他曾以男主角的身份参演过2012上映的电影《飞越老人院》,该角色尽显老年人的单纯可爱,几乎让人忘了他内在的深沉——
深沉的惦记着中国,中国的文化,文化的传承。
电影中的唢呐,以“班”的形式游动着演奏,谁家有红白之事,唢呐班子便替他们吹奏一场,红事不多,白事为主。白事,便是替死者演奏,死者的身份越是高贵,吹奏的阵势就越是高级,二台,四台,八台,所谓《百鸟朝凤》,便是为最为尊贵的死者准备的曲目。排挤过他人的,即便是任职四十年的村长,也担不起这首曲子;为民献身的,哪怕是扛着病重的身躯,也要为他奏完此曲。
老一辈质朴而又纯粹的价值观念,就这样融入了唢呐这一民俗音乐之中。
不像现在的电影,要么没东西可讲,要么曲里拐弯的去讲,老一辈的电影从来不难懂,看过他以前的作品——《人生》,《老井》,《变脸》——就知道了。《百鸟朝凤》要说的也不多:老人们视为珍宝的东西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无法被原模原样的留住,便用影像表达一声叹息而已。但是,有些细节,还是要解释一下。
电影里有这么个桥段,一家人有红事,同时请了唢呐班子(游家班)与西洋乐队,两边一起出声,图个新鲜的听众们自然的拢向了西洋乐队那边,便有人问:“(唢呐)还吹不吹?”为了争一口气,片中的主角,也是游家班的班主,游天鸣,说了这么一句话:“凭啥不吹,我们又不是来舔他们鸡巴的!”此言一出,整个(上戏)演艺厅的观众们一同响起了掌声。
这掌声是为游天鸣敢于对抗西方乐队的勇气响起的?凭心而论,我不这么觉得。对抗西方的桥段在别的电影里多了去了,我可是没有一次见过鼓掌的,这一次之所以响起了掌声,恐怕还是因为那俩个字,不为别的,因为少见——在中国的电影里。
不过,现在的电影里虽然少见这两个字,但老一辈的作品当中可不少见,《神鞭》里的鞭子不就是这么个隐喻吗?有段时间总是说“寻根”文化,这“根”,其实也包涵这意思,“根”表面是生殖用的,背后的含义是“传承”。电影当中,唢呐断了,就是根断了,象征着这一民俗形式彻底被外来文化给击溃了。
这样的电影技巧,还有不少,比如游天鸣第一次用芦苇杆吸上了水,便活奔乱跳起来,这时电影恰如其分的插入了鱼儿在池塘中跳跃的画面,又以飞翔的鸟来隐喻孩子的欢快,寄情于景,这样古老而又亲切的剪辑技巧,怕是很难再见了。
很难再见,不代表观众就会珍惜,老实说,我猜《百鸟朝凤》的境遇大概与前些年的《闯入者》差别不大:口碑会好,但票房不会高,发行方和观众都接受不了。不过,我写下这篇文章,毕竟不是为了抨击谁而动笔,中国电影起步太晚,培养观众对文艺片的兴趣,是个时间问题,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我恐怕也不会接触到它。
但既然接触到了,我想还是应该说些什么:看电影,其实也是个寻根的过程,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太急于求成,以至于勾勒出的图景完全是一副光怪陆离的浮华表象,太轻,能给观众的充实感便不多。《百鸟朝凤》能给你什么呢?也许你对唢呐甚至是音乐都不感兴趣,也许你对民俗甚至是文化也无心过问,但至少,这部电影能让你强烈的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即便不是中国的、老一辈的,也必定存在着某样东西,值得你倾力去传承,去保护。
以上是我的评价,大家觉得如何,希望大家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