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疯牛病什么时候爆发
农场爆发疯牛病,一女记者闻讯赶到,采访农场主:“请问这疯牛病是从何而来的“你想想,每天都有人来捏你的XX,但是又不和你做,你会不会疯掉”。
你追我,如果你追到我,我就让你嘿嘿嘿~~
2. 疯牛病发作
在英国,疯牛病发生数量最多,1999年统计占总发病数的99%。以后,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发现了本土的疯牛病。这些国家包括爱尔兰、瑞士、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德国、葡萄牙、丹麦、意大利、西班牙、列支敦士登等。
3. 疯牛病流行
疯牛病的病原体根本不是病毒或者细菌,而是一种阮病毒,本质其实是一种蛋白质,它在360度的高温下也依然不会降解,如果人吃了疯牛病的牛肉,会感染这种病,发作期是2年到30年,1997年英国疯牛病大流行,有很多英国人吃了病牛肉,有专家预测20年后也就是2017年可能会有千万人因克—雅氏病发作死亡,该病无法预测,只能等牛或者人死后解剖脑组织才能确诊
4. 疯牛病什么时候爆发的
公元前8000年
世界上第一个变种人“天启”诞生。
公元前3600年
天启遭到信徒背叛,被封禁在了金字塔中;天启四骑士死亡。
1832
“金刚狼”詹姆斯·豪利特出生。
1845
金刚狼的继父约翰·豪利特被生父托马斯·罗根杀死,金刚狼第一次展现能力,杀死了托马斯,并和哥哥“剑齿虎”维克多·克里德逃走。
1861-1865
金刚狼和剑齿虎作为联邦士兵参加了美国内战。
1917-1918
金刚狼和剑齿虎作为美军士兵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0
“万磁王”埃里克·兰谢尔出生。
1932
“X教授”查尔斯·泽维尔出生。
1934
“魔形女”瑞雯·达克霍出生。
1940
“野兽”亨利·麦考伊出生。
1941
9岁的X教授第一次展现能力。
1944
14岁的万磁王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纳粹军官塞巴斯蒂安·肖的试验品,母亲被杀后,他第一次展现能力;同年,X教授结识魔形女。
1944
隶属美军第29步兵师的金刚狼和剑齿虎参加了诺曼底登陆。
1945
金刚狼被俘,被关押进长崎附近的战俘营。长崎原子弹爆炸时,罗根救下了曾试图帮他的日本军官矢志田市郎。
1950
从二战幸存后,肖开办地狱火俱乐部,作为他的变种人秘密行动基地,并招募变种人“红魔鬼”和“激流”亚诺什·奎斯特德。
1955
越南战争开始。
1956
万磁王与一名东欧女子有了一段短暂恋情,他离去后,“快银”彼得·马克西莫夫出生。
1959
“白皇后”艾玛·弗罗斯特加入地狱火俱乐部,为肖效力;威廉·史崔克上校开始进行变种人研究。
1961
约翰·肯尼迪总统通过了建造白宫地下掩体的计划,该掩体实际上被用来帮助他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控制变种能力。
1962
特工莫伊拉开始调查肖,后与X教授相识;第一批X战警集结;肖及变种人手下密谋促成古巴导弹危机。X战警化解了这场差点酿成核大战的危机,但X教授脊椎中枪,并瘫痪;万磁王杀死肖,成立变种人兄弟会。美国政府秘密授权中情局开展“完全清醒计划”来调查其他变种人;X教授抹去了莫伊拉的记忆;白皇后被万磁王营救,并加入变种人兄弟会。
1963
红魔鬼和激流被“完全清醒计划”的特工杀害。约翰·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遇刺,万磁王试图改变子弹轨道来救总统,但不幸失败,反而被控谋杀总统。
1964
“暴风女”奥洛罗·蒙罗出生。万磁王在纽约向警方自首,被判处无期徒刑。
1965
X教授开办泽维尔天赋少年学校。
1966
“镭射眼”斯科特·萨默斯出生。
1967
波利瓦·崔斯克成立崔斯克工业;崔斯克工业研究出了革命性的人造假肢技术,享誉世界。
1970
泽维尔天赋少年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被征召参加越战,学校关闭;X教授对野兽发明的血清上瘾,血清恢复了他的行动能力,但压制了变种能力
1971
数次越狱又被抓回后,万磁王被关入崔斯克工业特制监狱中,位于五角大楼地下
下面,将分别带大家回顾这两条时间线。
1、旧时间线(刺杀成功)
1973年1月27日
魔形女杀死崔斯克,自己也被抓住,成为研究对象。利用她,崔斯克工业研发猎杀变种人的“哨兵”。不久后,“哨兵计划”正式揭晓,第一代哨兵机器人开始量产。
1973
越战期间,剑齿虎和金刚狼因杀死上级军官而被判处极刑,但威廉·史崔克上校招募他们加入变种人组成的X小队。由于看不惯其草菅人命的行事方式,金刚狼退出X小队。
1975年4月30日
越战结束。
1977
快银打破8项体育比赛世界纪录,体育界开始禁止变种人参加职业运动比赛,通过崔斯克工业的科技来识别变种人。
1978
史崔克发现儿子杰森是变种人,将其送入泽维尔天赋少年学校,希望将他“治愈”,但杰森反被鼓励拥抱自己的能力,史崔克令其退学,最终导致史崔克的妻子自杀,杰森被关到了三里岛研究所。
1979
在史崔克的指使下,剑齿虎杀死多位X小队成员,还绑架了许多变种人儿童;金刚狼的女友凯拉·银狐也被其“杀死”,为报仇他接受身体改造注射了艾德曼合金,却正中奸计46。最后在与史崔克一伙的决战中,金刚狼和剑齿虎联手打败“死侍”,但金刚狼被艾德曼合金子弹击中头部失去了记忆;关在三里岛研究所的变种人儿童出逃并被X教授接纳。
1982
X教授和万磁王一起去“凤凰女”琴·格雷家中拜访。
1986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爆发,导致一大批变种新生儿降生;“钢力士”彼得·拉斯普廷出生。
1988
变种人推倒了一英里的柏林墙以示抗议,造成23人死亡、超过200人受伤;德国开始实施变种人隔离政策,东德被划为变种人生活区域。
1996
“变种人解药”的动物实验失败,导致疯牛病爆发;“天使”沃伦·沃辛顿三世第一次展现能力。
2003
美国参议员罗伯特·凯利计划创立《变种人注册法案》,会议上X教授和万磁王相遇。
2003
“小淘气”玛丽·丹坎托因能力伤人离家出走,结识金刚狼,两人被万磁王的手下剑齿虎袭击后来到变种人学校;为驱动一台能将普通人变成变种人的机器,万磁王抓走小淘气;X战警及时出击,阻止了万磁王,并将他关进塑料监狱;魔形女冒充参议员凯利取消了注册法案相关事务;依靠X教授的能力,金刚狼得知自己身世线索,再次踏上旅途。
2003
神秘变种人“夜行者”科特·瓦格纳刺杀总统未遂;史崔克绑架X教授,入侵变种人学校;万磁王越狱;史崔克试图用脑波增幅器杀死所有变种人,但被X战警和万磁王联手阻止;万磁王试图杀死所有人类,被X战警阻止;琴为救众人被洪水淹没,由念力包裹而沉睡;X教授率X战警来到白宫向总统寻求和平。
2006
镭射眼、X教授被琴的凤凰人格杀害,不久后X教授把意识转移入另一个人体内复活;“变种人解药”被研发出来,魔形女、小淘气被注射解药;万磁王破坏金门大桥,并与人类开战,被注射解药,但最终恢复能力;琴的凤凰人格爆发,被金刚狼杀死。
2008
美国在墨西哥边境筑墙,以防止墨西哥变种人反抗势力入境。
2009
抑制变种人能力的项圈被研发出来。
2013
终极版哨兵机器人“马克X”问世;矢志田市郎派雪绪找到隐居在加拿大的金刚狼,希望获得他的自愈能力,被拒绝;市郎的葬礼上金刚狼带其孙女真理子逃亡,发现自己失去自愈能力;真理子被抓走;通过手术金刚狼恢复了自愈能力;为救真理子,金刚狼在大战中失去了钢爪。
2015
X教授和万磁王在机场找到金刚狼以应对“哨兵计划”;野兽被人类抗议者杀害。
2018
哨兵势不可挡,不断屠杀变种人,“主教”卢卡斯·毕晓普建立了自由变种人反抗组织,与哨兵对抗。
2023
变种人已几乎被哨兵赶尽杀绝,“幻影猫”凯蒂·普莱德将金刚狼的意识传送回1973年,让他阻止魔形女暗杀崔斯克,改变历史。
金刚狼改变历史后,旧时间线被抹去
2、新时间线(刺杀被阻止)
1973年1月27日
魔形女试图刺杀崔斯克,但在穿越回来的金刚狼带领下,X教授、万磁王等人将其阻止。然而万磁王射伤了魔形女,她的血液被崔斯克收集来研发哨兵。
1973年
万磁王几乎杀死总统,幸而被魔形女阻止。“哨兵计划”被取消,未来被改写。
1974年9月
X教授和野兽重新开办泽维尔天赋少年学校。
1976
万磁王隐姓埋名组建家庭,有了一妻一女。
1977
金刚狼被史崔克抓住,为“X武器计划”做研究。
1979
金刚狼被注射艾德曼合金。
1982
琴入学泽维尔天赋少年学校。
1983
天启被唤醒;镭射眼入学;万磁王妻女被杀,他和天使、灵蝶、暴风女一起被招募为天启四骑士;琴、镭射眼、夜行者、野兽、魔形女、快银、莫伊拉被史崔克抓住,在逃跑时,琴安抚并放走了被关押的金刚狼;天启被打败,新X战警集结。
1992
《X战警:黑凤凰》的故事发生。
2018
“X-23”劳拉·金尼出生。
2023
精神穿越回来的金刚狼醒来,冰人、小淘气、幻影猫、钢力士、野兽、暴风女、琴、镭射眼、X教授都已存活。
2028
X教授由于能力失控造成超过600位平民受伤、数名X战警死亡,金刚狼不得不将他带到墨西哥隐居。
2029
金刚狼的自愈能力衰退,金属中毒加剧;X-23计划的部分变种人儿童逃脱;金刚狼的“女儿”劳拉找到他求助,两人和X教授前往传说中的变种人天堂“伊甸园”;雇佣兵唐纳德·皮尔斯派金刚狼的克隆体X-24追杀他们,导致X教授死亡;在美加边界森林,为救众人,金刚狼与X-24决战,最终不敌战死;劳拉用合金子弹杀死了X-24,将金刚狼埋葬。
5. 疯牛病爆发时间
1.疟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殖民非洲、亚洲等地的欧洲部队发生了疟疾大流行,特别是在东非的英军,感染疟疾丧生者达10万以上。现在,疟疾成为全球最普遍、最严重的热带疾病之一,每年全球约有3亿宗病例发生,导致超过100万人死亡。疟疾是由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 )造成的,主要是通过蚊子传染。
2.斑诊伤寒
1917年10月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俄国斑诊伤寒严重流行,约300万人死亡,斑诊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虱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每况愈下,军纪松懈,而疏于驱除虱子,最后导致东战线发生大规模斑诊伤寒的流行,蔓延到俄国境内,适逢俄国因革命而动荡不堪,瘟疫迅速传开。
3.黄热病
肆虐两个世纪的黄热病,1648年,墨西哥的Yucatan半岛首次爆发大规模黄热病,此后两个世纪里,黄热病在美洲、非洲及少数欧洲国家流行,故又称为“美洲瘟疫”。此病传播媒介为伊蚊,是出血症的重要起因
4.天花
天花被史学家成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15世纪,欧洲人踏上了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人。研究者指出,欧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了印第安人,随后瘟疫肆虐。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也接踵而至。18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了牛痘,从此,人类终于能够抵御天花病毒。
5.查士丁尼瘟疫
世界第一次大规模鼠疫,开始于公元541年,最初是先在东罗马帝国属地的埃及爆发,接着迅速传播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他地区,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居民在此次瘟疫中死亡,大量尸体不论男女、长幼、贵贱覆压了近百层埋葬在一起,这场鼠疫绩效肆虐了半个世纪,四分之一的东罗马帝国人口死于鼠疫。
6.安东尼瘟疫
公元2世纪中期,伤寒、天花、麻疹以及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多种瘟疫,一起袭击了安东尼统治下的罗马帝国,罗马史学家迪奥卡称,但是罗马一天就有2000人染病而死,相当于被传染人数的四分之一,最后整场瘟疫导致罗马本土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总死亡人数估计值高达500万。
7.雅典大瘟疫
人们像动物一样的死去,病人裸着身体在街上游荡,寻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到处都是人、狗、乌鸦的尸体。存活下来的人不是没了指头、脚趾、眼睛就是失去了记忆。公元前430年的一天,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记录了这场席卷整个雅典的瘟疫,这场瘟疫是人类历史上记载较详尽的最早一次重大疾病,直接导致了近四分之一的居民死亡。
8.疯牛病
医学名:牛海绵状脑病。此病涉及世界其他国家,如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瑞士和德国。据考察发现,这些国家有的是因为进口英国牛肉引起的,医学家们发现了疯牛病的病程一般为14~90天,潜伏期长达4~6年,这种病多发生在4岁的成年牛身上,其症状不尽相同,多数病牛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变化,行为反常、烦躁不安,对声音和触摸都是过分敏感,发病初期没有这些症状,后期出现了强直性痉挛、粪便僵硬而且对称性活动困难。
9.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的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其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此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百万人感染了此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至于在西班牙则称此为法国型流行性感冒。
10.黑死病
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起源于亚洲西南部,约在1340年代散布到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其中2500万人为欧洲人,根据估计,中世纪欧洲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黑死病。
6. 疯牛病是哪年出现的
由于疯牛病,消费者会担心疯牛病传染给人类,因此对牛肉的需求会减少。同时,由于患病,病牛会被处理,牛肉的供给也会减少。价格会看需求供给减少的程度。 比如以前的猪蓝耳朵病,需求减少,猪肉的供给也减少,结果猪肉大涨价。
7. 首例疯牛病发生在哪里
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区别于自给自足家畜饲养,畜牧业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化、规模化、并以营利为生产目的。畜牧业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 畜牧业是农业的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
畜牧业是指用放牧、圈养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饲养畜禽以取得动物产品或役畜的生产部门。它包括牲畜饲牧、家禽饲养、经济兽类驯养等。畜牧业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
①提供肉、奶、蛋类等动物性食品。
②为工业提供羊毛、山羊绒、皮、鬃、兽骨、肠衣等原料。
③通过畜产品出口取得外汇。
④促进畜牧业投入品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就业机会。
⑤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有机肥料。
⑥增加农民收入。
⑦为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提供畜力。
⑧促进广大牧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
各式的畜牧业
畜牧业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常常表现为农作物生产的副业,即所谓“后院畜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的在某些部门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例如:蛋鸡业、肉鸡业、奶牛业、肉牛业、养猪业等。中国的畜牧业在经历了40年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9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按当年价格计算已达到26.6%。随着相对独立的畜牧业产业的出现,又开始分化出一个强大的工业部门,这就是为畜牧业及生产服务的各种畜牧业投入工业,包括:机器、设备、兽药、配合饲料等的生产,以及各种畜牧业产品的加工业,如肉类加工业、奶品加工业等。
因此,广义的畜牧业还常常包括为其服务的农工联合企业,如各种种畜禽公司、牧工商联合公司、配合饲料公司等。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无论国土面积大小和人口密度如何,畜牧业都很发达,除日本外,畜牧业产值均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如美国为60%,英国70%,北欧一些国家80%-90%。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畜牧生产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的人均产量或产值,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途径包括:因地制宜地调整畜牧业结构,开辟饲料来源,改良畜种,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疾病,提高单位家畜的生产力;同时增殖家畜数量。
畜牧业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
(1)它的扩大再生产同各类畜禽内部的公畜、母畜、仔畜、幼畜的比例有十分密切关系。因此,保持合理的畜群结构,对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2)饲料是畜牧业的基础,只有不断解决好饲料问题,才能加快畜牧业发展。
(3)畜牧业的商品性很高,而产品又不便于运输而且易于腐坏。因此,要求收购、加工、贮藏、运输等方面密切配合。
(4)畜牧业对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较大的适应性,即可以放牧,又可以舍饲。
由于存在这些特点和要求,因此,发展畜牧业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畜牧业主要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猪、羊、鸡、鸭、鹅、兔、蜂等家畜家禽饲养业和鹿、貂、水獭、麝等野生经济动物驯养业。它不但为纺织、油脂、食品、制药等工业提供原料,也为人民生活提供肉、乳、蛋、禽等丰富食品,为农业提供役畜和粪肥。故搞好畜牧业生产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出口物资,增强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是:
自然条件适宜,即光、热、水、土适合各类牧草和牲畜的生长发育,草场面积较大,质量较好,类型较多;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生产潜力很大,能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广大农民具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等。畜牧业的类型很多,其中按饲料种类、畜种构成、经营方式,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和城郊畜牧业。
类型介绍
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草场广阔,适用于放牧牲畜,因而形成了这种农业地域类型。
畜养类别:
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地位。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
代表国家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的大牧场牧牛业,因其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潘帕斯草原。
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就在这里自由自在的放牧。欧洲人到来之后,潘帕斯草原逐渐被四周围有铁丝网的大型放牧场所分割,粗放的自给自足的放牧业被密集的商品畜牛业所取代。大牧场归牧场主所有,原先自由自在的牧牛人,被牧场主雇佣到牧场来放牧牛群。
阿根廷地广人稀,所产牛肉主要供出口。铁路的贯通,便于把肉牛运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运;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场扩展到欧洲。为了保证潘帕斯牧牛业的发展,阿根廷人一方面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井机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另一方面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潘帕斯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已成为牧场放牧业的典型。
特点
大牧场放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地势平坦,距海港近,科技水平高等。
优势条件
地价低廉,地广人稀,草类繁多,生长茂盛,温和的亚热带气候,距海港近,出口便利。
经营管理
商品率高,规模大,培育优良种牛,先进冷冻保鲜技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发展措施
1.培育良种牛
潘帕斯最早的良种牛是欧洲人带来的。后来,阿根廷人加强了对良种牛的培育和牛群病害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修通了横穿潘帕斯草原的大铁路。这样,大牧场的肉牛可以很方便的运往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屠宰加工,再装船运往国外。
3.开辟水源
在草原上打了很多机井,以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以及提供牛群和人们的饮用水。
4.种植饲料
种植一些饲料作物或牧草,以补充放牧时天然牧草的不足。
乳畜业
奶制品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主要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乳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西欧和中欧一些地区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奶牛除需要多汁牧草外,还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西欧乳畜业地区既种植优质牧草,也种植精饲料作物。在区位选择上,西欧城市化程度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因而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位于大城市周边,而生产乳制品的乳畜业离城市比较远。西欧乳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有专门的自动化挤奶设备,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牧业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畜牧业迅速发展,畜牧业产值不断提高,自1949年的33.7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209.3亿元;1990年,畜牧业产值进一步增加到1967亿元,是1949年的58倍多,1978年的9倍多;至2010年,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过20000亿元,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为30.04%,可见随着中国畜牧业产值的不断增加,其在农业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2010年畜牧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特色突出,区域化布局、市场化特征鲜明。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15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同时,还首次提出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为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金融政策的推出有望使规模化养殖企业突破资金、规模瓶颈。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市场有效供应能力不断加强。2010年中国肉类、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随着产量的增长,中国人均畜产品占有量也持续上升,1978年,全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只有9.1公斤、2.4公斤和1.0公斤,到2010年,人均占有量已分别达到45.8公斤、20.7公斤和26.7公斤,分别是1978年的5.0倍、8.6倍和26.7倍。
2010年,我国城市居民仍处在稳步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的“上升”阶段,特别是牛羊肉、禽肉、液态奶和乳制品、水产品,还将出现迅速增加的态势。而随着广大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肉类和蛋类消费将会出现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农村奶类消费现实需求的出现可能会晚一些年,但其潜力会更大。总体而言,未来15-20年内,中国居民的畜产品消费将进入稳定增长时期。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十二五”期间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将显著增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00万吨、2900万吨和5000万吨,羊毛产量达到43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畜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将继续带动兽药行业稳步向前发展。
类型划分
依据畜牧业区划的分区原则与指标,在充分考虑饲料资源、自然环境、饲养技术和社会需要以及民族习惯与生产特点等的地区差异的基础上,中国畜牧业划分为七个畜牧业地域类型区,即青藏高原区,蒙新高原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山地区,东北区,黄淮海区,东海区;并分区概述畜牧业资源、畜牧业发展条件和主要问题,提出各区畜牧业发展方向及其主要措施。
改良育肥牛
农区以舍饲为主的畜牧业称农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的特点是:
①以耗粮型副产品畜牧业为主。家畜种类主要是消耗粮食较多的猪、家禽、役畜 和山羊等,饲料来源是棉子饼、豆粕、谷壳、麦麸、山芋等农业副产品、饲料陈年粮、秸秆和野草、野菜等,并利用山坡和零星草地放牧。
②兼用型畜牧业比较发达,如乳役兼用或肉役兼用的养牛业、养马业和养驴业等。
③以舍饲为主。除了在农作物收获后进行短期茬地放牧外,其余时间均在畜舍内进行人工饲养。
④饲料费用占的比重比较高,一般占畜牧费的65%以上。能充分实现农牧结合,经营管理较为细致,生产水平较高。经营方式主要是农家副业,还有国营牧场和畜牧专业户。农区畜牧业仍是中国畜牧业的主要部分。
牧区介绍
在草原和荒漠地区,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称牧区畜牧业。家畜主要是草食动物。经营管理粗放,农牧结合不密切,饲草供应季节性波动大,易受灾害性天气的威胁,家畜生产力低而不均衡。中国的牧区位于北部和西部边疆,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自治区,共有266个牧区、半农半牧区县(旗),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50%以上,牧畜头数占全国牲畜总头数的22%。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天然草场;重点进行草原建设和其他建设,如开发水源,贮草备料,改善牧业生产条件;调整畜群结构,发展季节性生产,如羔羊当年屠宰,肉牛早期育肥屠宰,扬夏饱秋肥之长,避冬瘦春乏之短;农林牧结合发展;以及采取适用技术,加速技术改造等。
改良波尔山羊
利用草地直接放牧牲畜,或将草地作为饲草刈割地以饲养牲畜的畜牧业即 草地畜牧业。中国草地从植物群落着生的性质,可以分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三类;从草地的分布情况,可以分为北方草场和南方草山草坡两类。中国草地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是:草地资源退化,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除经营方式不够先进外,也与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有关。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主要途径是:
①改良草地。
②有条件的地方扩大人工种草。
③建设牲畜棚圈。
④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⑤改革不合理的流通体制。
半农介绍
沿长城南北呈狭长的带状分布,是农区役畜和肉食牲畜主要供应基地之一。本区历史上曾是农牧业交替发展变化较大的地区,以具有汉族经营纯农业与蒙古族经营纯牧业的生产方式为特色。区内旱作农业与放牧畜牧业交错分布,畜牧业兼有纯牧区放牧与农区舍饲的特点。区内科尔沁草原和坝上高原等天然草场以放牧牛、马、羊为主,是肉、乳、细毛的重要生产基地。此外,宁夏的盐池、山东汇农牧业、同心及内蒙古毗邻地区,历来以发展滩羊为主,所产二毛裘皮尤负盛名。
城郊分布
主要分布于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以饲养猪、鸡、奶牛等畜禽为主,为城市、工矿区直接提供肉、蛋、乳等畜产品。除郊区农村集体与个人舍养畜禽外,还有奶牛饲养场、大型机械化养猪、养鸡场,形成技术水平和商品率均较高的城市、工矿区副食品基地。
人才资源
在中国,高等畜牧业人才,主要由中国农业大学和分布于各省(市、自治区)的农(牧)业高等院校来培养;中等畜牧业人才,主要由各畜牧业(农业)中等职业学校来培养,如吉林省畜牧业学校等。
畜禽污染
畜禽排泄物中的主要成分是含氮化合物、钙、磷、可溶无氮物、粗纤维、其他微量元素、某些药物,各种成分的含量随畜禽品种、饲料、饲养方式等不同而不同,随粪便排出后将对空气、水源、土壤等产生污染。废弃物包括蛋壳、内脏、毛发、血液和下脚料,这些废弃物及时回收加工后可成为有用物质,如不及时处理,与粪便一同丢弃,那么也会与排泄物一同成为污染物。
传播共患病
据统计,由动物传给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90余种,这些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载体是粪便及排泄物。在猪方面,最典型的就是传给人的寄生虫病。2005年6月在四川省发生了猪的链球菌病传给人致数十人死亡的病例。在禽方面,最为严重的就是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如1997年香港禽流感致2人死亡案例和2004年在广西叮当镇发生的禽流感案例。在牛方面有口蹄疫病,2001年3月份,英国大量偶蹄兽发生口蹄疫,在处理病畜中发生2例工作人员感染,还有炭疽病、布鲁氏病、结核病感染也为常见。在人畜共患传染病中,烈性疾病给人类造成很大威胁。
水体富营养化
家畜粪尿及畜产品加工场污水随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这些污物不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如水库、湖泊、稻田等水域。水中的水生生物,如藻类,获得氮、磷、钾等丰富的营养后立即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在池塘威胁鱼类生存,甚至死亡。在媒体上常见的是工业污水引起鱼类死亡,在实际中的畜禽场旁的鱼塘鱼类死亡常有发生;在稻田使禾苗徒长、倒伏、稻谷晚熟或不熟,使水稻绝收。由于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水中的有机物在水底层厌氧分解,产生硫醇等恶臭物质,使水体变黑变臭, “富营养化”的水体很难再净化和恢复生机,这也是畜牧业生产污染的一个主要对象。
药物残留
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大量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已成为畜禽疾病防治的主要手段,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和人们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禽产品(包括肉蛋奶)药物残留。这些产品通过人们的摄食转移到人体内,影响身体健康。如氯霉素,它主要损害人的造血系统,引起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的发生;有机氯药物中的DDT毒性强且稳定,通过生物可使含微量的DDT富集到严重的致癌危害程度。
重金属公害
重金属公害大的有汞、铅、砷、镉等,重金属不能被降解为无害物,它们进入水体和土壤后,部分被动植物所吸收,并有逐级富集作用,可致使人畜中毒、死亡或患癌症。
饲料添加剂和促生长剂对畜产品的公害
由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添加剂和促生长剂形成的公害时有发生。如1999年6月发生在比利时的肉、蛋、奶污染二恶英事件,给比利时及欧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985年英国发现首例疯牛病,1996年以来法国、丹麦、德国等欧盟各国相继发生疯牛病,给欧洲的肉牛业造成严重的打击,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动物骨血粉用于饲料添加剂。促生长剂如常见的“瘦肉精”(化学名为盐酸克伦特罗),在饲料中添加可使猪生产速率、胴体瘦肉率提高10%,虽然能提高经济效益,但其残留给食用的人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污染对策
制定防止污染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督
根据我国畜牧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和水平,找出一套可行的畜牧环境质量标准和畜禽排泄物及废弃物排放标准,为现有规模化畜禽场及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和法律依据,将畜禽场环境治理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建立健全专业的畜牧业环境质量监督机构,对畜禽场的各方面引起的污染作出相应的规定,摸清畜禽场及对周边空气、土质、水体、河流、湖泊等污染的程度以及造成的危害,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便治理,达到对畜牧业环境治理的目的。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畜牧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倾斜,调动畜牧业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性,鼓励畜牧企业在经营中不断得到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安排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以及对安全畜产品生产的投入,以达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效果。
生物饲料
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的污染,是消除畜牧生产污染的“治本”之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对人体安全又能促进畜禽生长的添加剂等手段外,还应用生态营养原理来开发环保饲料。
生态工程技术
通过畜牧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进行无废物、无污染的畜牧业生产。生态工程是利用现代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来指导畜牧业生产,并将通过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来实现畜牧业的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
兽医防疫体系
畜禽疫病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据农业部1993年的畜禽死亡调查估测,猪约为12%,家禽为20%,牛5%,以此推算,一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300亿元左右,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目。所以,只有建立健全全国自上而下的兽医防疫体系,达到全国性的防治面,减少畜禽死亡率,保证畜禽健康生长,从而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保障体系
利用畜禽疫病诊断监测手段,以及强化畜禽产地、屠宰、运输、市场等环节的检疫监控并逐步加强对饲料和添加剂、兽药和生物制品、动物健康状况、有害物残留、畜禽场环境状况、畜产品加工及销售过程等的安全监控,尤其要加强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监督和执法力度,杜绝不法商贩用不合检疫卫生标准的肉食品来扰乱市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用靠绿色环境生产绿色畜产品,以达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促进和保证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1 标准化程度不高,整体生产水平较低
在所调查的70个规模养殖场中,基本达到“六化”标准(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只有2个,比例极低,标准化程度与欧盟、美国等相比差距非常大。
2 饲料兽药企业整体实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调查的86家饲料生产企业,80%以上年生产规模不足50000t;26个兽药生产企业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仅占23%,与兄弟省区同类企业相比差距较大。调查的26家兽药生产企业中,18家都是将买来的原料进行简单混合或灭菌分装,产品技术含量低;15家饲料生产企业中12家为引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在产品研发方面,26个企业中只有5个设立了专门的研发部,仅占19.2%。
3 服务体系亟待加强,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30个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中,73%的单位工作条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村级防疫员工资待遇差、学历低、年龄大。74.4%的防疫员年工资待遇不足1200元;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7.2%;40岁以下的仅占23.4%。70个县站人员编制平均为18.5人,73%的单位反映由于编制太少不能满工作需要,59%的单位近五年没有招录本专业大中专毕业生。56%的县区和40%的乡镇本专业技术人员在70%以下,17%的县区和50%的乡镇46岁以上职工的比例超过50%。在100个调查对象中,69%的县站和60%的乡镇工作经费紧张,难以保障工作正常开展。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劳动保护缺失。全省只有安塞和吴起等个别县为防疫员办理了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商业险种。
4 人才资源匮乏,与产业发展不协调
在农村缺乏青壮年、有文化的劳动力现象突出。100个调查村中,劳动力年龄在45~60岁的占65%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足18%,直接影响畜牧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推广;规模场缺乏既懂专业又懂经营的场长、经理型人才。在调查的70个规模养殖场中,48.5%是外行老板;技术推广缺乏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型人才。30个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熟悉圈舍设计及设备配置的技术人员不足8%,会解读DHI报告的仅8人,掌握TMR技术的仅4人;技术支撑缺乏实验室检测、检验人才。20个县级动物疫控中心,能够满足兽医实验室正常工作开展需要的只有11个县,现有人才资源与高速发展的畜牧业不协调。
5 制约因素多,政策支持乏力
投资大、风险大、污染大,贷款难、用地难、保险难,“三大三难”问题成为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户均自有资金5~8万元,但1个年出栏200头的养猪农户需要投资18万元左右;建设1个“石羊模式”(石羊肉鸡模式就是以石羊集团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模式,由集团与养殖户签订长期饲养合同,指导建设标准化肉鸡饲养圈舍,统一供雏、供料、供药、防疫、回收肉鸡)、存栏5000只肉鸡的圈舍需要投资15万元左右,超出了普通农户的投资能力;68%的调查对象反映疫病风险大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51%的调查对象反映市场风险大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等,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63份调查问卷反映贷款难是制约畜牧业扩大生产的最大障碍,70个规模场仅12家取得银行信贷。58份调查问卷反映用地难制约着畜牧业规模化的快速扩张。对高风险的养殖业缺乏完善的保险体系,例如母猪1000元保险政策与每头母猪3000元以上的成本价悬殊较大,不能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健全。
8. 疯牛病什么时候在哪里最先发现
疯牛病(Mad Cow Disease), 又称为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是动物传染性海绵样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TSE)中的一种,一类传染病。
疯牛病为朊病毒引起的一种亚急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通常脑细胞组织出现空泡,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脑内解剖发现淀粉样蛋白质纤维,并伴随全身症状,以潜伏期长、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为特征。该病自1985年在英国首次发现以来,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对养牛业、饮食业以及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20 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其暴发流行期,截至2004年,仅英国已经确诊的病牛就有179000头,涉及35181个农场,共屠宰和焚烧病牛1100多万头,经济损失达数百亿英镑。20多年来,疯牛病已扩散到了欧洲、美洲和亚洲的31个国家,受到疯牛病牵连的国家有100多个,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