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服饰搭配 > 正文

放流行豫剧(豫剧流派汇演)

1. 豫剧流派汇演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她与印度梵剧,古希腊的喜剧与悲剧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以京剧、豫剧、评剧、黄梅戏以及越剧五大剧种为的核心的艺术百花苑。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呢,中国各民族戏曲剧种约有360多个。传统戏曲剧目更是数不胜数。今天呢咱们就讲一讲豫剧,我们都知道豫剧流行于河南,粉丝票友更是数不胜数。可你真的了解豫剧吗?你知道豫剧有哪些流派吗?今天你来巧了,小豫今天为大家主要讲讲豫剧六大门派。

有读者问了,何为六大门派?且听小豫细细道来。

常派

顾名思义由豫剧大师常香玉创立的常派。常香玉大师我们比较熟悉,在抗美援朝时期为国家捐赠过飞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表达人物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为《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红灯记》《人欢马叫》等剧目。

陈派

陈派是由豫剧皇后陈素真创立的。陈派唱腔古朴典雅,含蓄俏丽。表演细腻传神,规范讲究,身段优美、刚柔相济、含蓄秀美;台步行走如飘……你像《春秋配》、《三上轿》、《宇宙锋》、《拾玉镯》、《梵王宫》这些剧目都是老百姓心中脍炙人口的剧目。

崔派

这是由豫剧名家崔兰田老师创立的。崔兰田老师是山东曹县人,小时候随父母逃难来到郑州。11岁开始学习河南戏曲。崔派唱腔深沉浑厚,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特别是鼻腔音和高低腔对比的演唱方法,幽咽低回,生动鲜明,极富有情感色彩和艺术魅力。

马派

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创立的。马派唱腔不用说,特别是那句“谁料想我53岁又管三岁”真的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穆桂英挂帅》,《对花枪》,《花打朝》更是马派艺术的精髓之作。

阎派

阎派是由豫剧大师阎立品老师所创立。阎立品老师一生对于艺术精益求精。其创立的阎派,更是在河南戏曲界圈粉无数。阎派唱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为扩展音域、求一新声、苦咏千百遍,形成了七分神韵、三分造型、重神传神、运神展姿、造姿展美的艺术风格。代表作为《秦雪梅》、《蝴蝶杯》、《碧玉簪》、《盘夫索夫》、《西厢记》等名剧。

桑派

最后一个桑派,其创立者是豫剧大师桑振君先生。说到桑派呢,一定要听一听《对绣鞋》。《对绣鞋》可以说是桑派最最经典的剧目。其火火爆程度不亚于今天的《庆余年》。桑派唱腔表演细腻,特别善于刻画人物。特别是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不回门不探亲,也要去看看桑振君”、“断了烟断了茶,省下钱也要听桑振君唱《投衙》”,更有痴迷者说:“搭上二亩地,也得看看桑振君的戏”这样的说法。

豫剧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正所谓:悠长天籁的陈门、高亢激昂的常派、韵味淳厚的崔派,大气响亮的马派、委婉含蓄的阎派、缠绵委婉的桑派。今天小豫就讲了六大门派,有啥不妥的地方,大家还请多多指教!欢迎大家多支持河南豫剧。支持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

2. 豫剧团演出

孟祥礼,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成员。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团长、河南省曲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81年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曾在全国戏歌大赛中获金奖,在河南省第三届戏剧大赛中主演《黑娃还妻》获表演一等奖。河南省第八届戏剧大赛中获表演一等奖。在2000年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参演《香魂女》,获艺术节大奖。河南省政府通报嘉奖,并记功一次。

3. 豫剧的经典剧目代表演员流派流行地区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是河南省影响最大的代表剧种,也是一亿河南人的流行曲。

      豫剧流派时,常以艺术家个人的名字为标志,分为陈(陈素真)、常(常香玉)、崔(崔兰田)、马(马金凤)、阎(闫立品)、桑(桑振君)、唐(唐喜成)派,还有小生赵义庭、黑脸李斯忠等等。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以宋朝为背景的戏如杨家将和岳家将等题材,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爱情、婚姻、道德伦理的戏。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

      据1956年统计,传统古装剧目有647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春秋配》、《梵王宫》、《三上轿》、《黄鹤楼》、《三拂袖》、《涤耻血》、《桃花庵》、《对花枪》、《天地配》、《铡美案》、《龙凤令》、《玉虎坠》、《十面埋伏》、《南阳关》、《金囍记》、《贺后骂殿》、《对绣鞋》、《天国盛会》、《秦雪梅》、《三上关》、《女贞花》、《劈山救母》、(《香囊记》又名《抬花轿》)等。

      1949年以来,以改编传统、移植改编的古装剧有《红娘》、《花木兰》、《宇宙锋》、《穆桂英挂帅》、《破洪州》、《五世请缨》、《七品芝麻官》、《打金枝》、《三哭殿》、《大祭桩》、《刘墉下南京》(即《刘公案》)、《五女拜寿》、《冥梦泪》、《大登殿》、《白蛇传》、《程婴救孤》、《清风亭》、(《玉簪记》又名《必正与妙常》)等。

      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海峡两岸豫剧界又创作出许多新作品,如《香魂女》、《焦裕禄》、《中国公主杜兰朵》、《铡刀下的红梅》、《花嫁巫娘》、《秦少游与苏小妹》、《武后与婉儿》、《龙宫奇缘》、《美人尖》、《田姐与庄周》、《斗笠县令》、《龙门大佛》等。

4. 豫剧唱腔流派

艺术特点

唱腔

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开封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新中国成立后,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这一划分得到广泛认同,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流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其中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多用上五音,豫西调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调和沙河调都已经没落,豫东调与豫西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5. 豫剧表演艺术

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俗名[靠山吼".它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流行于河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唱腔分为慢板.二八板.流水板和飞板.唱腔吐字清晰.行腔酣畅.节奏鲜明.加之极具口语化的唱词.深为观众喜闻乐见.其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后以板胡代替二弦.武场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的角色行当为[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即四生.四旦.四花脸.四生是大红脸(又叫红净.戏生).二红脸(又叫马上红脸).小生.边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豫剧流派分祥福调.豫东调.豫西调和沙河调等四派.其中.豫东调和豫西调占主导地位.豫东调多用假嗓.声音高亢欢快.兼之多夹花腔.故它以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见长.豫西调则多用真嗓.悲壮低缓.又多夹哭腔.故长于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

曲剧: 曲剧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有些地区又称"南阳曲子".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其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受到其他剧种的交叉影响发展而成的.

曲剧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农民组成的同乐社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其中的"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是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

6. 豫剧流派汇演有哪些

豫剧以前是按照地域分的,一般分为四个流派,分别为: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还有一种说法是五个流派,再加上一个高调。

但是题主问的应该不是这个吧,因为到了后来,大约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后,豫剧的地域流派逐渐融合,开始以演员划分流派。

根据一般的分法,豫剧现在的流派,基本上有十三个,分别是陈派、常派、崔派、马派、阎派、桑派、张派、唐派1、唐派2、王派、高派、牛派、刘派。

陈派的代表人物是陈素真,风格飘逸秀美、精俏鲜活。

常派的代表人物是常香玉,风格跌宕起伏、行云流水。

崔派的代表人物是崔兰田,风格哀怨凄苦、苍凉低沉。

马派的代表人物是马金凤,风格珠玑挥洒、一气呵成。

阎派的代表人物是阎立品,风格蕴藉隽永、旖旎妩媚。

桑派的代表人物是桑振君,风格玲珑剔透、韵味十足。

张派的代表人物是张岫云,风格朴实无华、底蕴十足。

唐派1的代表人物是唐玉成,风格苍凉悲壮、板正腔平。

唐派2的代表人物是唐喜成,风格铿锵有力、张弛有度。

王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素君,风格风流潇洒、腔柔韵甜。

高派的代表人物是高兴旺,风格抑扬顿挫、高低分明。

牛派的代表人物是牛得草,风格寓庄于谐、传神写意。

刘派的代表人物是刘忠河,风格古朴豪放、自成一格。

正是因为这么多艺术家们,风格迥异,这才会形成这么多流派,这些流派为促进豫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7. 豫剧流派演唱会

历届梨园春年度总决赛成人擂主:  

1999年度  金奖擂主:孙鸿雁、赵海梅、   银奖擂主:高丽智、秦梦瑶   铜奖擂主:尹子清、周莹莹  优秀擂主:赵社军、刘国贤、呼宝童、丁彩霞、张燕歌、文金松、 杨梅玲、谢宪笙、杨素霞、李香花、陈晓梅、   

2000年度  金奖擂主:张艳红   银奖擂主:熊青青、杨莉   铜奖擂主:闫三通、杜晓红、臧苗苗、  优秀擂主:程东洋、张雪玲、曲跃星、贾瑞欣、刘臣杰、吴希凤   

2001年度  豫剧   金奖擂主:杨默含(豫剧)   银奖擂主:何醒众、徐文霞、   铜奖擂主:徐志玲、孔艳鸿、李春景、崔菊萍、  优秀擂主:原凤英、张青莲、席振村、刘芬、白军选   其他剧种   金奖擂主:王光娇(曲剧)   银奖擂主:郑瑞霞、于森敏、  铜奖擂主:吴玉娟、徐志玲、孔艳鸿  

2002年度  金奖擂主:孙帅(豫剧)、李建军(其他)   银奖擂主:董翠莲、曾丽(残疾人)  铜奖擂主:王喜正、刘灵芳、陈青云、李高强、徐清菊、闫月岭   李运来、常文丽、陈素梅(台湾)   

2003年度  金奖擂主:赵俊娜  银奖擂主:许爱梅、姚金纾、 铜奖擂主:赵艳利、娄玉凤、   优秀擂主:赵兰琴、肖慧芹、牛小欣、曹现民、李晓花   

1999-2003年五年擂主争霸赛  金奖擂主:孙鸿雁   银奖擂主:王光娇、许爱梅   铜奖擂主:李建军、杨默含、杨莉  优秀擂主:呼宝童、张艳红、李春景、贾瑞欣、姚金纾、赵社军、 赵海梅、孙帅、刘芬、赵俊娜、崔菊萍、白军选、吴玉娟   

2004年度:擂响中国首届《梨园春杯》戏迷擂台赛总决赛   金奖擂主:赵兰琴   银奖擂主:张江梅、孔小华  铜奖擂主:齐红霞、宋伟涛/李凯迪、杨松慧   优秀擂主:宋小佳、刘浩、王娜   2005年度:擂响中国第二届《梨园春杯》戏迷擂台赛总决赛  金奖擂主:于艳萍(评剧)   银奖擂主:赵金印、戴阿强   铜奖擂主:刘 培、李新武 、罗莲英   

2006年度:擂响中国第三届梨园春杯戏迷总决赛:   金奖擂主:袁廷霞   银奖擂主:朱旭光、申会萍  铜奖擂主:王振强、张艺萍、郭小梅   

2007年度:擂响中国第四届梨园春杯戏迷总决赛:   金奖擂主:张浩   银奖擂主:陈迎辉、张曼  铜奖擂主:马国凡、刘慧、张青运  

2008年度:擂响中国第五届梨园春杯戏迷总决赛:  金奖擂主:韩鹏飞  银奖擂主:张卫芳、李媛媛  铜奖擂主:徐大荣、吴幻君、张晓燕  

历届梨园春年度总决赛少儿擂主:  

2001年度  金奖:席超   银奖擂主:任桃桃、刘黎宁   铜奖擂主:程丹玉、王婉、尚嘉宝、刘川  优秀擂主:赵瑞、毕笑洋  

2002年度  金奖擂主:张玫、  银奖擂主:王玲、孙笑溶   铜奖擂主:胡红波、王玉凤、张丹、郝晓亮、师亚峰、刘道阳   

2003年度  金奖擂主:李特、   银奖擂主:许宝宝、黄智慧、   铜奖擂主:马岩、聂豆豆、赵婉莹、  优秀擂主:赵静伊、马娟、范胜男、王茜  

1999-2003年五年擂主争霸赛  金奖擂主:张玫   银奖擂主:黄智慧、郝晓亮   铜奖擂主:熊青青、王茜、李特  优秀擂主:赵静伊、范胜男、聂豆豆  

2004年度:擂响中国首届《梨园春杯》戏迷擂台赛总决赛   金奖擂主:孔莹   银奖擂主:赵静伊、胡玉翘  铜奖:董卓凡、刘丁华、刘龙龙   优秀擂主:卢小多、窦豆、贾高峰  

2005年度:擂响中国第二届《梨园春杯》戏迷擂台赛总决赛   金奖:李鹏杰   银奖擂主:杜雅洁、李康康  铜奖擂主:吕瑞涛、王玮玮、朱珍珍   优秀擂主:王朝阳、杨洁、赵迎迎   

2006年度:擂响中国第三届梨园春杯戏迷总决赛:   金奖擂主:李静怡   银奖擂主:苗雷艺、张晶琪、  铜奖擂主:张冉、雷文格、王永光   优秀擂主:潘柠静、倪博、刘世毅  

2007年度:擂响中国第四届梨园春杯戏迷总决赛:   金奖擂主:李晚晴   银奖擂主:牛欣欣、刘梦哲、  铜奖擂主:孙悦、连晓爽、张钰  

2008年度:擂响中国第四届梨园春杯戏迷总决赛:  金奖擂主:李梦雅  银奖擂主:孟雅萱、邱天、  铜奖擂主:孙嘉麟、王瑞、王子怡

《梨园春》相关介绍:

1.《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的黄金品牌栏目,自1994年开播。1999年改版以来其收视率节节攀升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台前三名及河南电视台收视率榜首,多年来从未动摇过。梨园春走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海峡两岸……乌鲁木齐戏曲周、北京戏曲周、台湾戏曲周、梨园飞歌悉尼歌剧院演唱会……在中原及至全国观众中不断掀起收视狂潮。每周2亿观众的共同期待,成就大众品牌的最佳平台。

2.梨园春擂主是每期《梨园春》栏目评选出来的唱功和才艺表演最佳的业余戏曲爱好者。《梨园春》刚开播初期,往往都是仅凭唱功来评选擂主;近年来,评选过程又增加了才艺表演这一环节,这对于戏迷来说增加了不少挑战,也增加了擂主的综合素质。十年来,梨园春共产生了近百位“草根擂主”,因为这些擂主都是非专业戏曲演员,而是从全国各地选拔上来的各行各业的人士。

8. 1980年豫剧流派汇演

陈素真

豫剧名旦第一位就是陈素真,她被称作豫剧皇后。1956年,河南举行了第一届戏曲大会,当时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与阎立品成为四大名旦。 豫剧五大名旦都有谁 1980年豫剧流派会形成了五大名旦,崔兰田加入其中,成为第五大名旦。

2000年,出现了豫剧名旦六大家提案,桑振君加入其中,成为六大名旦之一。由于三次排名的人数不同,所以网上议论纷纷,不论是四大名旦、五大名旦还是六大名旦,陈素真都是当之无愧的豫剧皇后。陈素真8岁开始学习豫剧,10岁就开始登台演出,是豫剧第一代女演员,13岁陈素真就开始收徒,开创了陈派,深受大众喜爱。

时尚休闲女装搭配今秋流行休闲女装?

男生流行穿搭

2017男生染发流行什么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