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州戏剧叫什么
豫剧《反徐州》,又名《串龙珠》、《官逼民反》。元代时期故事。
豫剧《反徐州》剧情介绍:
元末完颜龙与子完颜虎坐镇徐州,无恶不作。行围乡里,遇新寡上坟,身穿孝服,认为不祥,挖目一只。复至花云家中借水饮马,稍生口角,怒断花妻之手。侯伯卿为救卖私盐获罪之郭广清,将家传串龙珠当于康茂才。当票为典史拾去,复被完颜府总管骆驼逼走,献与完颜龙。完颜反诬当铺主人康茂才盗窃己宝,交徐州知州徐达审理索宝。花母、花妻、郭广清、侯伯卿、挖目少妇皆集徐州公堂告状。徐达査明是非,不忍逼供;完颜府总管又至公堂威逼,众愤而拥徐达造反。适花云领兵至,合力杀死完颜父子,反出徐州。
豫剧《反徐州》注释:
豫剧《反徐州》,又名《串龙珠》、《官逼民反》。讲述元代时期故事。
河南省戏剧研究所存有抄本。京剧、川剧、晋剧、河北梆子均有《串龙珠》,秦腔有《徐州堂》。同州梆子有《红五图》。怀调、越调、五调腔、宛梆、莱芜梆子、山东东路梆子、山东梆子均有此剧目。
2. 徐州地方传统戏曲
2021五一徐州乐园游玩攻略
5月1日李鑫一、晃儿、ZOE周畅、XIAN艺轩!
5月2日徐圣恩、黄礼格、王加一
5月3日张家旺;5月4日苏星婕;5月5日韩尚菲
群星助阵抖音之夜,我们徐州乐园不见不散!
古有御剑飞行,现有轻功水上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竹漂传人杨柳,5.1-5.5每日两场,让你见识到真正的水上漂是什么样的…
5.1-5.2每天三百余位国风达人献上汉风走秀,让世界都看到国风的潮与热!
四十多个景点室内外项目,拉满你的五一!不挑战一下自己的肾上腺素,怎么能说玩过欢乐世界呢!
夜间限定演艺花车大巡游,点亮璀璨的夜晚!欢乐世界变身精灵出没的世界~
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品鉴江南戏曲的盛宴!
烧烤的重度爱好者是你吗?每天吃羊肉串的你知道它的来历吗?现在就带你研究!
最期待的夜公园限时开放啦,承包你五一所有的夜晚!一起嗨起来吧~
3. 徐州地方剧种
京剧十大名曲是:《霸王别姬》、《白蛇传》、《定军山》、《贵妃醉酒》、《借东风》、《金玉奴.洞房》、《空城计》、《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苏三起解》、《让徐州》。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徐州戏剧叫什么剧种
江苏地方戏种现存20余个,影响比较大的有昆曲、锡剧、扬剧、淮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等。
小剧种主要有海门山歌剧、通剧、丹剧、海州童子戏、徐州丁丁腔、洪山戏、淮红戏、高淳阳腔目连戏。
外来剧种主要有京剧、越剧、徽剧、沪剧、黄梅戏、吕剧等。
新兴剧种中滑稽戏影响较大,深受群众喜爱。泰兴、扬州等地的木偶戏也以其历史较久、艺术手段丰富而名扬海内外
5. 徐州的戏剧是什么
徐州儿童戏曲可以到兰成艺校学习。
6. 徐州唱什么戏剧
昆曲,锡剧,淮剧等等。最主要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
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
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7. 徐州的戏曲种类
昆曲
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锡剧
流行于沪宁沿线以及杭、嘉、湖地区和皖南城乡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锡剧旧称滩簧,起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无锡、常州一带的叙事山歌“东乡调”。太平天国前后,“东乡调”与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锡剧以唱为主,曲调优雅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别具江南水乡风韵,为江南地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扬剧
扬剧,是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它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
淮剧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等,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发源于今江苏省淮安市以及盐城市里下河一带,发祥于近现代的上海市,现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区。
淮剧说的是建湖话 、唱的是建湖腔 。建湖县是中国淮剧之乡 。1950年11月,著名淮剧演员马麟童首先在戏单上打出标准的“淮剧”字样。 由此,“江北戏”、“江淮戏”等各种不同称呼逐步向“淮剧”统一。
淮海戏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至2019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沭阳是淮海戏的发源地
梆子
江苏梆子是明末清初山、陕梆子(说山东梆子)流入徐州地区与当地方言土语结合,仍还有。吸收当地曲艺、民歌等音调发展而成。俗称“大戏”,亦名“梆子戏”、“豫剧”、“徐州梆子”等,1960年始定名为江苏梆子。
海门山歌剧
海门山歌剧,为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流行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一带的传统戏曲剧种,它源于海门山歌,1955年发展成舞台剧。海门山歌剧团是海门山歌剧种唯一的剧团,被誉为“江海平原一枝花”。2007年,海门山歌进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剧
通剧,是江苏南通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僮子是民间的巫师,是从楚越的巫文化“以舞降神”发源而来,在南通一带形成南通僮子这种富有本地特色的巫师。僮子在祭祀、祈祷、招魂等活动中进行舞蹈歌唱,渐渐把一些故事、七字调加入唱词中,这种歌唱方式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就慢慢传播开来,最后登上舞台,形成了通剧。
丹剧
丹剧,地方戏曲剧种,是流行于江苏丹阳一带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在曲艺“啷当”基础上,吸收当地民歌、小调和号子,增加了伴奏乐器,并在其他戏曲剧种影响下,于1958年发展为戏曲。初名“啷当剧”,1959年改现名。由有近300年历史的丹阳“啷当调”演变出来的“丹剧”。
童子戏
流传于南通及连云港
南通童子戏流传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北部、通州区中西部和周边部分地区,当地称之为“上童子”或“童子上圣”,其表演形式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童子戏使用南通方言演唱,同时配以打击乐器的敲奏,声腔怪戾奇特、高亢悲怆,具有强烈的冲击力,演唱内容则多与降妖捉鬼、神仙灵异有关。 2008年6月7日,童子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105。
连云港童子戏是傩戏的一支,主要流行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连云区,灌云县、东海县、沭阳县、涟水县及其周边地区。 它起源甚早,和古代的巫觋活动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海州自古巫风盛行,
徐州丁丁腔
“丁丁腔”, 始称“太平歌”,是徐州特有的戏曲种类。17世纪后半叶兴起于利国镇一带,后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广为流传。
淮红戏
淮红戏是宿迁市特色传统戏曲,是江苏省民间文化的一个瑰宝。淮红戏原名清音、俗语称旱船调。因其主调为[满江红]而得名淮红。它汇集了明清以来,苏北、苏南、皖北一带的民歌小调近百种,由说唱艺术逐渐演变而成戏曲,故又有“百曲”之称。
高淳阳腔目连戏
高淳阳腔目连戏是南京的传统戏曲剧种,源于元末明初,在全国各类古剧种占有一席之地,被戏曲专家作为研究中国剧种起源的课题之一。高淳最古老的戏台为始建于元朝的万寿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