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西的粤剧
欧凯明,原名欧小胡,男,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一级演员,广州红豆粤剧团正印文武生。
1989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校。
1980年从艺,师承红线女,工文武小生。
1995年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1年获广州市文化局三等功。
代表作品有《一把存忠剑》《刁蛮公主戆驸马》《情动铁将军》等。
现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第十届副主席。
2. 广西粤剧演员
粤剧,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 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粤语区 出现,是糅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 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 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 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 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 言改为粤语,使广府人更容易明白。
•粵剧被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 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 内。2009年9月30日,粵剧获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肯定,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广西粤剧院
广东代表戏曲剧种有:粤剧,潮剧,雷剧,广东汉剧等等
1、粤剧: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
2、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普宁,澄海,潮阳,饶平等地,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
3、雷剧:原名大歌班,是广东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是雷州方言圈内人们喜闻乐见,人人传唱的一朵艺术奇葩,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
4、广东汉剧:广东汉剧唱腔优美,以皮黄板腔体为主,兼收昆曲、小调、吹牌、大板、佛曲、安春调等红进唱腔味,独有特色。
4. 广西粤剧节
1、行当:
戏剧内的角色,在粤剧及中国戏曲中被称为行当。粤剧的行当原为一末(老生须生坐车)、二净(花面)、三正生(中年男角)、四正旦(青衣)、五正丑(男女导角)、六 员外(大花面反派)、七小(小生,小武)、八贴(二帮花旦)、九夫(老旦)、十杂(手下、龙套之类),合称十大行当。
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这都是根据角色的年纪、性别、性格、外型等特征来分类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净”就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丑”就是滑稽角色。
2、介绍: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广府戏”,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随着粤语华人的移民及其对粤剧的喜爱和传唱,被传播到美国、加拿大、英国、东南亚等广府华侨聚集地。如新加坡素有“粤剧第二故乡”之称。
3、表演工艺:
粤剧演员的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一般男性角色小生就是采用平喉演出。子喉是比平喉调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来扮演女性角色。除了以音阶来分类,也会以声音特色来分类。大喉是使用粗犷声音。同时,粤剧也会吸收不同的地方的独特唱腔,例如来自福建的广东南音、木鱼、广东的本地民谣粤讴及板眼。
做是指做功,又称身段,即身体表演。当中包括手势、台步、走位、关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须功、水发、抽象表演和传统功架。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用说话交代情节、人物的思想感情。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发、玩扇子、武刀弄枪、耍棍挥棒,舞动旗帜等等。
5. 广西的粤剧是在哪里传进来的
广府戏、广东大戏。
粤剧(Cantonese Opera),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汉族传统戏曲之一。粤剧形成于广东,后传入广西、香港、澳门、台湾,在东南亚和美洲各国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均有粤剧演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6. 广西粤剧名演员
小神鹰的真名叫梁锦伦,他七岁就演武打戏大受欢迎,故又有七岁小神童之称,七十年代他再以现代戏《补镬》名扬广东。八十年代我曾和他一起出国演出,帮他填写出入境资料,才知他的真名。
罗家英,出生于广东顺德,原名罗行堂,出身粤剧世家。12岁便担文武生。1973年演出《蟠龙令》一剧成名,自此参与不少大戏,如《章台柳》《曹操与杨修》等,香港四大天王之一刘德华也曾拜他为师学习粤剧。他还拍了好几部电影,我曾记得他说过,他拍电影四年,所赚的钱比演了近40年的粤剧还多,唉,粤剧演员可真苦哦。
林小群是广东粤剧院花旦,她是男花旦林超群的大女儿,真名叫林淑,小名叫大珠,故行内人叫她大珠姐。林锦屏是她的七妹,她的六妹林慧曾是广东粤剧学校的老师。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她十六岁稼给马师曾,并生下马鼎盛,红虹两儿女。1947年涉足影坛,先后主演《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粤语长片。1955年回广州后,她主演粤剧《搜书院》、《关汉卿》两戏先后被搬上银慕,她是粤剧界最有影响力的巨星。
红虹,原名马弟娘,是红线女和马师曾的女儿。八十年代初出国。
其实粤剧老倌有很多都系用艺名的,如罗品超,我们叫他鉴叔,文千岁,我们叫他华哥,林家宝,真名是林 其利。做艺人都有改艺名的传统,笃信这样才会容易成名。
7. 广西粤剧研究调查
粤剧,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公元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公元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