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吸虫流行病学特点
血吸虫病是一种传染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感染它有三个必要条件:1 .带有活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2.钉螺寄生在水中;3、人群接触受感染的水。首先,血吸虫病患者或牛将粪便排泄到水中,卵孵化成毛蚴,毛蚴侵入钉螺体内繁殖,然后孵化出尾蚴,尾蚴侵入健康人的皮肤或粘膜引起感染。血吸虫病患者主要是生活在疫区附近的农民和防洪排涝人员。
2. 血吸虫病的特点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猪肉绦虫、血吸虫、蛔虫都是寄生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猪肉绦虫的每个妊娠节片中含有 5 万多个受精卵;血吸虫和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几十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身体背腹扁平、身体呈圆柱形,两端尖细都与寄生生活无关。
3. 血吸虫病的流行因素
吸血虫学名蚂蟥
蚂蟥养殖有很多因素需要注意,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蚂蟥养殖的要点。
养殖场选址
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处,要求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宽3米,深1-1.2米,长度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底用水泥灌浆,以不漏水为原则,池对角设进、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
池塘周围用富含腐植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以便于蚂蟥产卵。池塘中间建高于水面0.2米的平台一个,保持湿润,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蚂蟥栖息。
水源是蚂蟥生存的重要条件,因此环境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蚂蟥(蚂蝗)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因人工养殖的蚂蟥密度较大,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井,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更要保证进出水口畅通,水质清新、有一定的溶氧量。
种苗的选择
蚂蟥种源引进,应选择个体大健康有活力,规格要求体重20克/条以上,背部纵纹清晰,呈有淡黄颜色,严格掌握种龄一致,用手抓捕即成有力小球,引种时不能盲目,要仔细选择优良品种。
对于野生水蛭自捕或购买进来作种源,进行人工自繁是完全可以,但必须经过周期性驯养、培育。首先要从体外消毒,精选种龄,强化驯养,要求达到家养习性一致,种龄整齐一致,水体深浅适应环境一致,这样才能适应人工养殖。
孵化
蚂蟥一般在11℃以上可以繁殖产卵,经16-25日孵出幼蛭,产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以免惊动产卵油蚂蟥,造成空卵茧。孵化期要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兔踩破卵茧。
孵出的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河蚌、螺蛳的血液,因此要投放充足的饲料,一般为每千条蚂蟥投放20公斤螺蛳、河蚌,每星期投喂一次禽畜的血块,供其自由采食,但要注意随时清理血渣及其他剩余食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日常管理
①定期投喂鲜螺,投喂前,要对螺蛳进行消毒;
②根据气温调节池水深度;
③严格控制水草,避免水草疯长;
④对水质要求虽不严格,但高密度养殖,水质要保持清洁,要有一定的溶氧量,7~8月份的高温季节,要不定期换水。调节水质,防止PH值过高,还可以促进摄食与消化;
⑤宽体金线蛭只能吸食螺蛳的1/3(主要是消化道等软体部位),剩余的肉会腐烂,坏底,造成水蛭大量死亡,定期改底,尤其是在7月后期高温期间,在泥底,更要保证良好底质。
蚂蟥适应性强、发病率极低,目前还未发现暴发性疾病和传染病,养殖前景整体还是很不错的。各位养殖户在决定养殖之前,最好能找到相关销路(以药市为主)
4. 血吸虫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
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寄生虫的种类繁多,生活史有多种多样,繁简不一,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直接型
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人体肠道寄生的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等。
2.间接型
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如丝虫、旋毛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猪带绦虫等。
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
5. 血吸虫流行特点及流行区域特点
血吸虫卵就是血吸虫排出的卵。
成熟虫卵大小平均89×67μm,椭圆形,淡黄色,卵壳厚薄均匀,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小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卵壳下面有薄的胚膜。
成熟虫卵内含有一毛蚴,毛蚴与卵壳之间常有大小不等圆形或长圆形油滴状的头腺分泌物。
电镜观察,卵壳表面呈网状纤维基质及细颗粒状微棘;卵壳切面可见囊样微管道,贯通卵内外,毛蚴分泌的可溶性抗原可经卵壳的囊状微管道释出卵外。
在粪便内,大多数虫卵含有毛蚴即为成熟卵,而未成熟和萎缩性虫卵占少数。虫卵除可沉积于直肠、乙状结肠、升结肠、阑尾、回肠末端及肝脏外,尚可见于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肺脏及脑等器官内。
沉积于各处的虫卵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基本相似,后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6. 血吸虫流行病学特点包括
了解血吸虫的目的和意义是普及吸血虫病预防知识,认识其危害性,切断吸血虫传染病的传播。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或其它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肝脏附近门静脉系统的血管里,在那里吸血、产卵、排出毒素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发展到了晚期,病人的肚子逐渐胀大,积水,因此有些地方把这种病叫做“大肚子病”。
7. 血吸虫流行病学特点有哪些
血吸虫病是会传染的,它是一种传染病,但是它的传染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传染。它的传染要经过一个从虫卵到毛蚴,再到尾蚴的孵化过程,而且必须要经过一个中间宿主叫做钉螺。血吸虫病的传染源可以是病人或家畜,也可以是钉螺,传播的过程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