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尼姑的词语
口头禅 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
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出处:宋·王懋《野客丛书》附录:“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把素持斋 把:遵守。斋: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出处:元·无名氏《女姑姑》三折:“念佛心把素持斋,不食荤啖柏。” 半路出家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出处:《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出家的一般。” 半路修行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出处:参见“半路出家”。持斋把素 把:遵守。斋:斋戒。谓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出处: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念佛心把素持斋,不食荤啖柏。” 当头棒喝 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遁迹空门 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同“遁入空门”。出处:《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一身,走投无路,因此上,来披剃,遁迹空门。” 遁迹桑门 指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出处:清·钮琇《觚剩·树怪》:“石涛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迹桑门,结茅于微之黄山。” 遁入空门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出处: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剪发被褐 指出家为僧尼。同“剪发披缁”。剪发披缁 削发,身着僧尼服装。指出家为僧尼。亦作“剪发被褐”。开山老祖 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老祖:第一代创业的人。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出处:宋·辛弃疾《水龙吟》词:“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开山始祖 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同“开山祖师”。开山祖师 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祖师:第一代创业和尚。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出处:宋·辛弃疾《水龙吟》词:“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看破红尘 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出处: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老僧入定 和尚静坐,使心定于一处,不起杂念,叫入定。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回:“看时,却是个黑瘦老者,危然端坐,彷佛老僧入定一样。” 面壁功深 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和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念念有词 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手里捻珠,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风。” 僧多粥少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二回:“师爷的席面是看得见的东西,再要来一个撞席的,便就僧多粥薄,相公就不够吃了。” 四大皆空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出处:《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天花乱坠 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出处:《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削发披缁 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沿门托钵 钵: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缘。比喻挨家乞讨。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故读者于此等处最要分别,不然则视少陵为随地蓦缘,沿门托钵者流矣。” 在家出家 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出处:《法苑珠林》卷一0七:“在家出家,平等而受。” 丈二和尚 (歇后语)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2. 尼姑的用语
“阿弥陀佛”不是口头禅,是一句佛教的术语,尼姑也说阿弥陀佛,佛教中人都说这句活。在佛教中,男性出家称为“和尚”,女性出家称为“尼姑”。他们是不考虑个人的婚配问题的,也不会结婚。
3. 当尼姑的词语
削发为尼不是成语,只是词语。
削发: 削发是指剃去头发,指出家为僧尼,出处唐 崔颢 《赠怀一上人》。尼:指的是尼姑。尼古同“昵”,相近,亲近。梵语“比丘尼”的简称,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削发为尼,就是剃去头发当尼姑。4. 形容尼姑的词语
一盏青灯,一尊古佛,一个人的孤单寂寞,有时我们也会耐不住尘世的纷扰,所以寂寞是心灵的归处,作为尼姑,生活总是那么的孤单,在这里虽然没有任何人的干扰,可是也没有任何人的陪伴,只有成熟的人才能体会寂寞的真滋味,让我深深地感叹,在这里,真的是让自己无与伦比的孤单。
5. 尼姑的俗称
可以统称为“师父”,也可以称为“法师”,有资格的出家女尼也可称为“和尚”。
6. 尼姑的尼四字词语
发音不相同。
尼,读音为ní,此字最早见于秦代小篆,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尼”字的基本含义为亲近、亲昵,如《说文》中“尼,从后近之也。
“力”,读音为lì,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力”的基本含义为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如力气、力量;引申含义为一切事物的效能,如视力、生产力。在日常使用中,“力”还表示用极大的力量,如尽力、力挫。
7. 尼姑的形容词
形容和尚的词语有:
丈二和尚 在家出家 沿门托钵 僧多粥少 念念有词 老僧入定 开山始祖 开山祖师 当头棒喝 半路出家
1.丈二和尚[zhàng èr hé shàng]: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2.在家出家[zài jiā chū jiā]: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3.沿门托钵[yán mén tuō bō]:钵: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缘。比喻挨家乞讨。
4.僧多粥少[sēng duō zhōu shǎo]: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5.念念有词[niàn niàn yǒu cí ]: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6.老僧入定[lǎo sēng rù dìng]:和尚静坐,使心定于一处,不起杂念,叫入定。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
7.开山始祖[kāi shān shǐ zǔ]: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同“开山祖师”。
8.开山祖师[kāi shān zǔ shī]: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祖师:第一代创业和尚。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9.当头棒喝[dāng tóu bàng hè]: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
10.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