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音乐的节奏种类
歌曲体裁是指歌曲的一种样式和类型。它根据歌曲的表现内容、情绪、特定环境、人物、事件及绚丽、节奏等因素所形成的自己特有的样式,就成为某种歌曲的体裁。
常见的歌曲体裁及其特点如下:
颂歌
用于对党、祖国、领袖、人民、英雄人物、革命事业的歌颂、赞美。其曲调的一般特点是庄严、雄伟、宽广、壮丽、热情洋溢、气势磅礴等。(1)祖国颂歌,如《祖国颂》、《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2)祖国各地颂歌,如《黄河颂》、《长江之歌》、《太湖美》、《新疆好》等;(3)领袖颂歌,如《东方红》、《绣金匾》、《春天的故事》等;(4)对英雄模范人物的颂歌,如《公仆赞》、《学习雷锋好榜样》、《最美的茉莉花》等。
进行曲
一般多是配合行进步伐,以强弱分明的双节拍居多。节奏鲜明有力,旋律铿锵爽朗,富有朝气,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时代感。在曲式结构上,多数是句法正规、结构方整,往往表现威武、雄壮的群众场面和勇往直前的情绪。如《解放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我是一个兵》等。 其艺术表现特征为:
1、旋律以昂扬向上、雄伟为多见,旋法常以跳动地和同音反复为主,有时旋律用四、五度及六、八度大跳,突出了进行曲号角性的音乐形象。
2、其结构较规整,节奏鲜明,歌曲多采用单二部曲式或单三曲式,也常采用分节歌形式,一曲多词的创作手法。
3、音乐主题凝炼集中,演唱节拍多用2/4、4/4节拍,节奏上常用附点音符,和采用军鼓基本节奏型,以保持进行步伐的整齐统一。
有些进行曲体裁的歌,在题目中直接标明进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田汉词,聂耳曲)、《运动员进行曲》(军乐团创作)、《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公木词,郑律成曲(。
但也有的歌词并不明显地标出进行曲字样,如<《歌唱祖国》(王萃词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贺东久、任红举词,朱南误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劫夫词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周郁辉词,寄明曲)、《当兵的人》(毛晓峰词,藏云飞曲(等等都是十分成功的范例。这一群体性旋律铿锵有力,曲调富于号召性,它的音乐内涵激励着人们永往直前。
劳动歌曲
是伴随劳动生产时所唱的歌曲。曲调粗犷朴质,节奏明显整齐,短句多,衬词多,有浓厚的劳动气息。有的因劳动条件不同,曲调高亢、悠长。其艺术表现特征为:
1、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是直接来自反映人民劳动生活一种题材,节奏上重音突出,音乐强弱对比鲜明。
2、音乐的情感表现形式,有轻松的、有痛苦的、沉重的、愉快的等等,其速度、节奏都大不相同。
3、节奏富有律动性,音乐材料常重复使用,歌曲往往显现出质朴、粗犷、豪迈的风格。
4、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一领众合等多种,以一领众合形式为最常见,领唱者即劳动的指挥者,富有号召性,众合为齐唱曲调,深沉有力,节奏性较强,为劳动呼号式的衬托。
这类体裁歌曲有:《江船夫号子》(四川民歌)、《装卸号子》(辽宁民歌)、《木夯号子》(浙江民歌)、《黄河船夫曲((陕西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民歌)、《溜网号子》(山东民歌(等,还有反映劳动生活场面的<《大路歌》(孙瑜词,聂耳曲)、《码头工人歌》(薄风词,聂耳曲)、《咱们工人有力量》(马可词曲)、《黄河船夫曲》(光未然词,冼星海曲)、《我为祖国献石油》(薛柱国词,秦咏诚曲)等,劳动体裁的歌曲形式,反映千万劳动人民的强烈呼声和斗争意志,这类歌曲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更集中表现了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及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
抒情歌曲
这类歌曲的主要特点是气息宽广、激昂;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自由舒展;表情细腻,善于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根据不同内容,抒情歌曲的情绪和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热情奔放,欢乐明快,;有的恬静深情,含蓄亲切。这种体裁一般用于抒发内心激情和对人物和大自然的赞美,以及表达思念、爱慕、留恋之情。抒情歌曲可分为爱情歌曲、亲情歌曲、友情歌曲、乡情歌曲、游子思乡歌曲等类型。它们表现手法有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艺术形式。但以独唱的形式更为多见。其体裁的艺术特征为:
1、歌曲的旋律更富于歌唱性,音乐表现幅度变化大、气息宽广,常见于抒情悠长的乐句,善于揭示人们的内心情感,旋律优美动听。
2、歌曲情感表达范围广,可以表达对祖国、家乡、集体的热爱之情,对亲情、友情、恋情的抒发,对自然风光的赞美等等。在情绪表现上有<喜悦、激动、悲痛、思念、忧伤等等各种复杂细腻的感情。
3、歌曲的节奏与节拍处理十分自由,运用各种手法进行展开,节奏的组合及音符的组合丰富多彩。
4、歌曲音域宽广,在旋律上多见环0绕起伏地进行,各种装饰音润色旋律细腻入情打动人心。如我们所熟悉和广泛流传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火华词,阿拉腾奥勒曲)、《我爱你中国》(瞿琼词,郑秋枫曲)、《黄河颂》(光未然词,冼星海曲)、《赞歌》(内蒙古民歌,胡松华词)、《我和我的祖国》(张黎词,秦咏诚曲)、《祝酒歌》(韩伟词,施光南曲)、《长江之歌》(胡宠伟词,王世光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乔羽词,刘炽曲)、《十五的月亮》(石祥词,石铁源、徐锡宜曲)、《我爱你,塞北的雪》(王德词,刘锡津曲)、《敖包相会》(海默词,通福曲)、《多情的土地》(任志萍词,施光南曲)等。
以上的抒情歌曲以甜美和幽静平稳、深情舒缓等起伏宽广的旋律,抒发出作者或人物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人类的希冀与追求,歌声赋予人们以美的享受。
舞蹈歌曲
曲调欢快、活泼,节奏鲜明,结构方整,适宜于载歌载舞。这种体裁在我国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我国各族绚丽多彩的民间音乐为歌舞曲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如《秧歌舞》、《藏旋踢踏舞》、《蒙古民间舞》等。其艺术表现特征为:
1、节奏有其一定规律性,在音乐进行中并留有适当的句逗间隙,以利于舞蹈动作发挥和展开。
2、节奏鲜明、动作性强、音乐表现热情、奔放、明快、有力,抒情歌舞曲动作优美、伸展大方,以舞蹈的形体衬托歌曲的表现力。
3、结构方整,多采用单二与单三的曲式,节奏对白突出,曲调流畅,旋律跳动起伏。
歌舞曲与我国民间的《秧歌》、《花鼓》、《锣鼓舞曲》及民歌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鄂伦春小唱》(李俊辉词,罗念一曲)、《娃哈哈》(新疆民歌,石夫作词编曲)、《青年友谊圆舞曲》(江山词,天戈曲)、《金梭和银梭》(李幼容词,金风浩曲(等等,这些歌曲有的直接取材于民歌,也有些歌曲是由民间歌舞曲改编的。
叙事歌曲
是指以叙述特定事物或描写特定人物为内容的歌曲。篇幅可长可短,但对歌词要求很严,并不是任何歌词都能谱成叙事曲。它是通过旋律紧密结合语言的音调进行而构成的。它的艺术表现特征为:
1、通常是让演唱者用第三人称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有时演唱者也用第一人称替故事中的人物说话或两种方式交替运用。
2、它与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但它以典型的歌曲演唱形式以及歌曲曲调发展特点组成的。音乐起伏不大,速度也较徐缓。
3、它的音乐语言可以采用不同的风格和歌谣体形式。歌曲内容语气有强、弱、长、短的结合,常采用多段歌词重复同一曲调(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叙事歌曲种类体裁歌曲中常兼有抒情和叙事两种体裁的特点。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管桦词,瞿希贤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方冰词、劫夫曲)、《小白菜》(河北民歌)、《嘎达梅林》(内蒙古民歌)、《老房东查铺》(石祥、刘薇词,唐可、生茂曲)、《春天的故事》(蒋开儒词,王佑贵曲)。
叙事歌曲以诉说特定的事件或特定的人物为主,这种创作手法表达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活动,给人们留下了回忆和启迪。
表演唱歌曲
这是一种演与唱并重的歌曲体裁,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其艺术表现特征为:
1、音乐形象鲜明并带有说唱性的音调和口语化的旋律。
2、演唱时常用短小的间奏以便于说白和表演。
3、演唱形式多为小组唱、小合唱或独唱及对唱。这类演唱歌曲有<《逛新城》(邓先恺词,才生曲)、《俺是公社的饲养员》(杨子彬词,穆佳乐曲)、《夫妻识字》(马可作词编曲(等等,这类表演唱的歌曲,语言生动、细腻并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有一定的人物和情节,具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讽刺幽默歌曲
这类歌曲以幽默、诙谐、讽刺的特点见长。其艺术表现特征分别为:
1、幽默歌曲表现人物乐观的性格,其曲调开朗、活泼,节奏明快,扣人心弦。
2、诙谐歌曲主要赞扬美好的事物,歌颂人民的机智勇敢。它与幽默歌曲有着共同的特点,有的歌词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善与美。如<《济公》(主题歌《哪里不平哪有我》,张鸿雨词,金复载曲)、《天黑黑》(台湾童谣)、《计划生育好》(山东民歌,张希武填词,赵树义改曲)、《戒烟歌》(瞿琼、任红举词,毕庶勤编曲)、《笑比哭好》(冯述词,马丁曲)。
3、讽刺歌曲则是对社会上不良作风和不良行为、腐朽思想、反动的代表人物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旋律有时跳跃较大,变化音、装饰音较多,节奏、节拍变化较自由,并常穿插一些朗诵、言调或说白。
这类歌曲如<《跳蚤之歌》(歌德词,穆索尔斯基曲)、《茶馆小调》(长工词,费克曲)、《你是个坏东西》(舒模式词曲)、《有位同志最会笑》(尚德义词曲)、《老天爷》(赵元任曲,明末民谣)。
幽默诙谐与讽刺这类体裁歌曲的共同音乐特征是,常采用夸张的手法来刻画音乐形象,给人以新奇的感受,通过轻松活泼的语言与情调,来表现某种“引人发笑”的事,告诫人们什么是美的、善的,什么是丑的、恶的等。
青春励志歌曲
劝勉人们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奋发努力,开拓进取,正确对待困难挫折的歌曲。如《青春曲》、《金梭和银梭》、《何必流连》等。 青春励志歌曲非仅仅是抒发自己的志气,而是既励己又励人,它能引起听者的共鸣,反映的是一种普遍的、大众的情感,具有较为深广的感召力,能触发听众的心里情感和引发他们的思考,可以说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能让人们感受到当时整个社会甚至整个时代所反映的普遍情感,并从中得到激励,对面临的现状和未来会更有信心去对待。
军旅歌曲
如《十五的月亮》、《望星空》、《我是一个兵》、《当兵的人》等。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过程中, 军旅歌曲作为我军军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大众音乐文化的一个特殊品种, 以其特有的品质和影响力, 在特定的文化历史阶段中发挥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以替代的作用。军旅歌曲始终肩负着战斗与宣传的双重任务, 在战争年代激励官兵浴血奋战, 在和平年代则鼓舞官兵保家卫国。军旅歌曲节奏明快,气势威武雄健,声震广宇,气势恢弘,是力与美的交响,是悲与壮的礼赞,也是情与爱的抒发,是音乐艺术中的瑰宝。它展示出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品格。
校园歌曲
顾名思义,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包括少儿歌曲和校园民谣两类。这类歌曲朝气蓬勃,极富有校园味道,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它形象地反映出少年儿童和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
2. 流行音乐曲式结构
《如歌的行板》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乐曲的素材是一首叫作《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主题,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这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
演奏时,4件乐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都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第一主题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虽由二拍与三拍混合作成,但毫无雕琢的痕迹。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大提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着,却并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后来又反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 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有如痛苦的啜泣。本曲曾使俄国大文豪——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柴科夫斯基一直对此深感自豪。有人甚至认为本曲就是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这段委婉的旋律,给人以忧郁、沉思的印象,情绪显得十分压抑。第二乐段的旋律是第一乐段的变奏:此后,再重复第一乐段的内容。乐曲的第二部分由两段旋律构成。这两段旋律,前者带有忧郁的情调,好像在祈求着什么;后者的情绪则悲伤而不安。特别是大提琴拨奏的固定音型: 及两个内声部的切分音伴奏 : 它们犹如沉重的脚步声和不断的喘息声,从而使那种忧郁不安的情绪更为鲜明地突显了出来。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它好像有说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最终,好像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宗教上。因为作者在乐曲的结尾处使用了宗教歌曲惯用的变格终止方法。
1877年初,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听了柴科夫斯基的这部作品。当听到《如歌的行板》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曾说:“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3. 流行音乐的节奏特点
京剧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二黄”和“西皮”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关于这两大声腔的由来、形成与发展,在此不作考证和论述,仅就传统京剧唱腔的特点及作用做一介绍。 很多人都知道,“西皮”和“二黄”各有其特定的唱腔结构、旋律模式和调性特征。那么,它们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以老生唱腔为例,将“西皮”和“二黄”的主要特征简单作一描述和比较。 在旋律发展中,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尖锐、华丽,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用轻快或强劲节奏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相比之下,“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另外,“西皮”和“二黄”在入唱(或起唱)位置上有明显的不同。“西皮”的入唱位置在弱拍(如2/4节拍时,在弱拍入唱;4/4节拍时,在次强拍入唱)。“二黄”的入唱位置在强拍(任何节拍均如此)。前者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因此,西皮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后者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因此,二黄唱腔总是给人以沉静、悲凉之感。当然,这些只是它们最基本、最典型的特征,至于特殊情况的各种特殊处理也是存在的。<a href=京剧常用的伴奏乐器 在京剧唱腔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其声腔不仅派生了反调“西皮”和反调“二黄”,还吸收了一些其他地方剧种腔调,如[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娃娃调]、[汉调]等。由于这些外来腔调在保持其原有结构和调性特点外,其旋律风格都不同程度地与“西皮”、“二黄”相近或相融,特别是胡琴的定弦和把位上分别相同于“皮黄”,故习惯地把这些强调分别归入“皮黄”列之中,如[二黄四平调]、[西皮娃娃调]、[西皮南梆子]、[二黄汉调]等。谈到声腔的作用,不能不谈及到节奏的运用。京剧唱腔的节奏有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即由“板式”来确定。其典型板式有:[原板](2/4节拍)、[慢板]、[三眼](4/4节拍)、[流水]、[快板](1/4节拍)、[散板]、[摇板](自由节拍)等。[原板]为基础(原形)板式,其它各板式是在[原板]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如[慢板]、[三眼]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加倍扩充,再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丰富旋律和节奏,使唱腔旋律更加丰满、华丽;而[流水]、[快板]则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收缩,再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简化旋律和节奏,使唱腔旋律和节奏更加简练朴实,增强了力度;又如[散板]、[摇板]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自由伸展或紧缩,增强了唱腔表现力和戏剧效果。象其它类型的音乐一样,节奏越是缓慢,情绪越是趋于平稳、优雅,反之则越是活泼、激动。不同的板式与不同的声腔有机搭配,则产生不同的戏剧效果。京剧的声腔与板式进行各种有机搭配,形成了完整的京剧唱腔体系。分析京剧唱腔的表现功能,大致归类为三种,一是抒情性,二是叙事性,三是冲突性。腔多字少的多用于抒情性唱段,如《文昭关》中伍员唱段 [二黄慢板]“一轮明月照窗前”和《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唱段[二黄四平调慢板]“海岛冰轮初转腾”。而腔少字多则用于叙事性唱段,如《凤还巢》中程雪娥唱段[西皮原板]“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而第三种“冲突性”唱腔之所以单独归为一类,是因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京剧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即人物之间产生戏剧冲突时进行激烈的对唱或联唱唱段。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与铁镜公主的对唱[西皮快板]“非是我这几日愁眉不展”。
4. 流行节奏的节奏类型
歌曲流派Pop是指一种具有强烈节拍的现代流行音乐风格。歌曲流派是那些内容通俗、结构短小、情感真挚、形式活泼,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欣赏或传唱,流行一时甚至流传至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5. 流行歌曲的节奏
胡彦斌《三对三》《皇帝》《宣言》 罗志祥《精舞门》《一枝独秀》《狐狸精》 潘玮柏《玩酷》《高手》《wu ha》 林俊杰《就是我》《编号89757》 王力宏《改变自己》《花田错》《星座》《在梅边》 卓文萱的《幸福氧气》 元若蓝《九十九次我爱他》 she《怎么办》 《半糖主义》 王心凌《睫毛弯弯》《飘飘》《热爱》《爱你》《彩虹的微笑》 品冠《门没锁》 孙燕姿《第一天》《绿光》 萧亚轩《我喜欢你快乐》 《more more more》 杨丞琳《庆祝》 张韶涵《潘朵拉》《头号甜心》《我恋爱了》 郭采洁 《快一点》 五月天 《开天窗》《孙悟空》 kimi《感觉我的爱》《天平座》《新的约定》 飞轮海《我有我的young》 tank 《斗牛要不要》 最近很喜欢萧敬腾《王子的新衣》不错
6. 流行音乐节奏与律动
“律动”的意思: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脉搏在~。天体~不已。古城伴着现代化的~呈现出新的面貌。;“律动”一开始是音乐的词汇,引申到日常其实只是比喻。;造句:;
1.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趣味就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微微暗些,再明起来,则暗得有趣,而明乃更明。老舍 ;
2.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3.透过肢体的律动,它传递文化、沟通感情、表达形象。;扩展资料;“律动”的近义词:跳动;基本释义:;1.以可以感知地一起一伏地动。如:心脏跳动;2.使作上下或前后的急动。如:跳动的篝火;3. 形位公差跳动。;造句:;1.一进考场,我就十分紧张,心脏跳动得厉害。;2.小萍是个舞迷,只要听到音乐,她就会情不自禁地跳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