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主要疟原虫流行季节
怕热。当气温高于35度时也就不吸血了。 蚊子的一生经过卵,幼虫(孑孓),蛹、成虫四个时期。蚊喜欢把卵产在清水中,如小河水,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及山涧流水等处;在温暖的季节里,卵大约三天就可孵化为孑孓并开始吃水里生长的极小的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等。它们靠着身体尾端的两个气孔靠近水面吸取空气。孑孓经过蜕皮,最后停止吃东西、活动减少而变为蛹。大约两三天后,蛹又来到水面蜕去皮而羽化为成虫飞出来。雌雄交配大多在清晨或傍晚,先是雄蚊围绕矮树顶,屋檐、窗口或空旷处成群结队地飞,雌蚊看准机会加入队伍,在飞行中很快进行交配。雄蚊只吸草汁,花蜜过活,不吸血。雌蚊在交配后必须吸血(人或动物的血)卵才能发育成熟,所以只有雌蚊才能传播疾病。雌蚊饱吸一次血能产一次卵,一生可产卵六至八次,每次200~300粒,所以早期消灭一只蚊子,等于消灭了几百只,上千只。知道蚊子的生活史与繁殖场所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应用这些知识大力灭蚊。如果没有积水,蚊子就无法生存,治理或改造孳生地是防蚊的治本措施。蚊子的幼虫最易扑灭,因为孑孓必须生活在水中,如能填平低地,疏导积水,经常清理存水的器皿,孑孓无处生存,灭蚊就一定会收到好效果。 蚊虫危害常识 蚊子是传播传染病的媒介昆虫之一,它传播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登革热等。
1.蚊虫传播的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猪、羊.、马、牛等家畜都可以感毒,其中主要是猪。乙脑在猪中间传播流行,蚊虫叮咬病猪吸血后病毒进入蚊子体内。带有病毒的蚊子叮咬人吸[10]血时,就会使人致病。患病后出现高、昏迷、抽疯、颈部强直等,严重时呼吸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病后还能留有神经系统的后症,如失语、瘫痪、精神障碍等。
2.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 蚊子叮咬疟疾患者后再叮咬健康人,可将病原体由病人传给健康人。疟原虫进入人体后,在肝胞和红细胞内寄生繁殖,使红细胞周期性成批破坏,病人出现周期性定时发作,每当发作时现寒战、高热、大量出汗,病久可有贫血和脾脏肿大。
3.丝虫病和登革热也是由于蚊子叮咬病人、再叮咬健康人造成传染。
2. 我国主要疟原虫流行为主
17~18世纪,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疟疾流行。因为没有找到特效药,致使不少人丧命。那时的疟疾就像现在的癌症一样令人可怕。
可是,生活在另外半个地球上的南美印第安人,却有很灵的办法对付疟疾。他们用一种树皮煮水喝下去,常常是药到病除。这种树被称作是拯救人们的“生命树”。印第安人订有一条禁规:谁也不准向外泄露这个秘密,否则就把他当众砍死。
那个时候,美洲大陆已在开发,去美洲创业谋生的人日益增多。相传有一位西班牙伯爵带着他的夫人也去了南美洲,不幸夫人染上了疟疾,在她生命垂危之际,有位叫珠玛的印第安姑娘给她送来了树皮汤。伯爵夫人喝了以后,不久病就痊愈了。从此她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伯爵夫人回国前,珠玛把这个秘密偷偷地告诉了她。她极小心地把这种树皮带回了西班牙。后来,这个秘密逐渐传开了,那时凡是去南美洲的人都把这种树皮当作珍宝带回欧洲。
渐渐地,这种神奇的树皮引起了科学家的重视。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纳尤斯最先对这种树皮进行研究,发现这种树根、茎和皮之所以能治疗疟疾,是因为含有一种叫喹啉的化学物质。不久,植物学家们根据植物的分类学,把这种树称为“鸡纳树”。化学家们发现,在鸡纳树的根、枝、干及皮内含有25种以上的碱。1820年,有两位化学家从鸡纳树皮内取得了两种最重要的碱,即辛可宁碱和金鸡纳碱,它们都是类似于喹琳的化合物。
19世纪的美国,不论是在工业生产还是在科学技术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鉴于美国没有鸡纳树,而疟疾仍时有发生,因而美国皇家学院希望能够用人工方法制取治疟药。最先进行这种尝试的是著名化学家霍夫曼。霍夫曼是德国人,当时,被美政府邀请到美国皇家学院任教。
1856年,他让助手柏琴从苯胺出发合成能治疗疟疾的金鸡纳碱,但没有成功。
后来,化学家才知道,合成像金鸡纳碱这些喹啉类化合物是相当艰难的。直到1944年,武德华得与多灵两人,经过8步反应,才完成了金鸡纳碱的全部合成工作。
金鸡纳碱对于像当年在美国流行的那些恶性疟疾的疟原虫具有迅速杀灭的效能,但是对于人类普通的疟疾,只有抑制作用而无杀灭效能。因此,在50年代,苏联化学家们又研究出一些新的抗疟药,如扑疟喹啉、氯喹啉等。这样,人类便能在工厂里“种植”这种神奇的树木了。
3. 我国疟原虫哪类最常见
疟原虫和草履虫都是是单细胞原生生物。
疟原虫为按蚊传播的孢子虫,是疟疾的病原体,是一类寄生性的原生动物。疟原虫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一般分为三个主要发育期,即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
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它身体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一般池沼,小河中都可采到。
4. 我国主要疟原虫流行季节为
疟原虫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以及少数的温带地区。在我国疟疾分布也非常的广泛,恶性的疟疾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疟疾有地方性流行或暴发性流行的特征,发病高峰与媒介按蚊的季节消长等有明显关系,城市的发病率低于农村。
5. 我国主要的疟原虫
疟疾的疟的中文读法是:nüè
疟,中国汉字,本意为一种按时发冷发烧的急性传染病。
详细字意:
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素问·疟论》
许悼公疟。——《左传·昭公十九年》
疟,寒热休作。——《说文》
疟,酷虐也。凡疾或寒或热耳,而此疾先寒后热两疾,似酷虐者也。——《释名、释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