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文学梳理
《古事记》是日本第一部文学作品,包含了日本古代神话、传说、歌谣、历史故事等。太安万侣于和铜五年(712年)1月28日整理的《古事记》献给元明天皇。从建国神话到推古天皇(圣德太子的姨妈)时代的事被记录进了史书。
全书用汉字写成,于语序上虽以汉语的主谓宾语法为主,但日语的语法结构也时而出现,体现了日本早期变体汉文的一些特征。内容大略可分成:“本辞”、“帝纪”两个项目,以及“上卷”、“中卷”、“下卷”三个部份。
2. 日本文学史整理
日本近代文学的时限:主要是明治、大正和昭和三个时代,即1868年~1989年。
日本狭长的国土、崎岖的地形和蜿蜒的海岸线孕育出一个个性同样特别的民族。走过漫长的封建时期,黑船扣关后,日本发生自上而下的倒幕运动,而后开始明治维新。日本的近代历史之页从此翻开,日本文学也伴随历史的演进而发生新的变化,走向崭新的繁荣时代。
日本近代文学的分期:可以分成两个时期,即前期和后期
前期为:明治元年(1868年)至大正七年(1918年),此时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初心者时代,首先开始的是对传统戏作文学的改良和创新,同时兴起的还有宣传近代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文学,翻译文学,政治小说等。继之产生写实主义文学,拟古典主义文学,砚友社文学。随着时代风貌的不断变化和对西方文化的研究深入,最终迎来了从苦手到上手的高潮和繁荣的大时期,出现浪漫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和反自然主义文学。
后期为:大正八年(1919年)至昭和末期,1917年爆发了十月革命,共产主义思想传遍全球,此时,日本出现了无产阶级文学,同时还存在的还有既成文学,艺术的近代派文学(新感觉派)。当然,此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了法西斯侵略战争,致使无数生灵涂炭,此时的文学也自然难有建树。但这场战争对日本人自己的震动也是巨大的。战后日本出现战后派文学和实存主义(无赖派)文学。
3. 日本文学简史
本书系作者二十余年的教学研究之积累。自1987年起,在《日语知识》月刊上以《古典之心》为题连载四十余回。这次汇集成书时,又作了较大的增删、修改,并新添了十余篇文章。
在写本书时,作者心中有一种愿望与冲动,想将日本古代文学用深入浅出的笔调,系统地介绍给我国的读者。日本古典文学与日本近现代文学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日本文学在接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同时,又体现出一种独创的精神。本书定名为《日本古典文学赏析》,是想将作者多年的心得体会与快乐传达给大家,与大家一起欣赏和分析日本古典文学的经典著作。希望同大家一起思索,探讨中日文学之间的交流及本质上的异同,以期对日本古典文学能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4. 日本文学流派介绍
日本花道常用花:樱花、蔷薇、百合、梅花、兰花、桃花、杜鹃花、牡丹花、荷花等。花道中使用的材料也包括树枝、葡萄藤、树叶、草、浆果、水果、种子和花,当然也包括干枯的植物。 日本室町时期的挂花、吊花瓶插花法以及使用日常生活用具插花的技法在立花师傅中风行一时。在这个基础上,日本元禄时代又推出了一种新的插花法“投入花”。“投入花”是一种花道流派。提倡尽量保存花的自然样式。随着花道艺术的兴起,茶室内也讲究用鲜花装饰。多装饰茶室服务的投入花强调花枝弯折,向外伸展的插花格式。由于投入花较立花省工、省钱,所以很快在中、下层町民中间普及开来,并很快从茶道中分离出来,自成一体。 日本明和、安永年间以投入花为基础,相继涌现不少插花流派。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一种流仪花。根据它的流仪和理论,起名为生花(把带枝的花艺术地插在瓶里或盘里的一种插花艺术),亦称正花、活花。生花技术讲究保持草木的自然姿态,强调体、用、留、真、副、体的调和,体现了儒教道德求天、地、人三材调和的思想。由于以上原因,插花时花形整体必须呈^形即三角形。加之生花流仪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最正统的流派。 十五世纪由立花名家专庆创造的池坊花是当今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池坊之名取自京都六角堂(顶法寺),当年六角堂内的许多僧人都擅长专庆的立花。所以池坊又是花道的代名词。 日本宽政三年(1462)池坊插花术的开山祖专庆应邀为武将佐佐木高秀插花。几十枝鲜花插入金瓶内,绮丽无比,顷刻专庆的池坊插花术在立花界获得很高的声誉。十六世纪专应创作了《池坊专应口传》、专荣创作了《池坊专荣传书》。通过专应、专荣的努力,池坊立花成为花道界的主流派。直到今天,池坊立花仍是日本国内规模最大的花道流派。特别是战后建立了池坊学园。使用新的教授方法培养花道人材。与此同时,也开展对花道理论、技艺的研究。 未生流派是日本江户初期由未生斋一莆(1761-1824)创立的另一个花道流派。今天,未生流派已发展成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致力于花道知识的普及工作。如今未生流派内又相继出现了斋家未生派、庵家未生派、院家未生派、嵯峨未生派、未生派中山文莆会、真养未生派、平安未生派、本能寺未生派、未生箢、大坂未生派、未生方云派、都未生派、洛阳未生派等等。未生派将儒家的天地人合作为插花的原理。基本花形为体现天圆、地方统一体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内,未生流派进行多种多样的创造发挥。其作品的特点是明快、简洁。 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云心(1861-1916)创立的小原流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云心自幼随父学习池坊的插花技术。后来云心发现池坊派插花术重心过高,不够安稳。便创立了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术。接受自然影响的小原插花术以新颖的花型,为插花技艺增添了时代感。小原插花术的诞生是日本人学习西方文学的反映。但是,小原的插花试一直受到正统派的指责。云心不同于其他流派逐个收弟子学艺,而是招收弟子在自己家进行集体教授。这种教学法在当时可谓划时代的创举。至今小原流派的自然主义插花术仍受到不少日本人的喜爱。 由使节河原苍风(1900- )创立的草月流派是战后兴起的新流派。今天它同未生流派、小原流派一样。使节河原苍生批判了形式固定化的传统流派,提出自由地使用花器,自由处理素材的新理论。草月流派着眼于现实生活,组织造形,将西方的艺术观点糅合于插花艺术之中。铁丝、塑料、玻璃、石膏等均成为草月流派使用的插花辅助材料。今天尽管日本人对草月流派的评价各不相同,但它仍然是有实力的花道流派之一。
5. 日本文学总结
日本古典名著《枕草子》、《源氏物语》、《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平家物语》所具有的日本美的特质。换言之,在这些物语或草子的“绘卷”中,自然也明显地体现了日本文学之美。
《枕草子图典》,内容丰富,涉及四季的节令、情趣,宫中的礼仪、佛事人事,都城的山水、花鸟、草木、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象,以及宫中主家各种人物形象,这些在“绘卷”画师笔下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使冼炼的美达到了极致,展现了《枕草子》所表现的宫廷生活之美、作者所憧憬的理想之美。
《源氏物语图典》规模宏大,它不仅将各回的故事、主人公的微妙心理和人物相互间的纠葛,还有人物与自然的心灵交流,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而且将《源氏物语》的“宿命轮回”思想和“物哀”精神融入绘画之中,将《源氏物语》文本审美的神髓出色地表现出来,颇具优美典雅的魅力与高度冼炼的艺术美。
《竹取物语图典》,在不同时代的“绘卷”中,共同展现了这部“物语文学”鼻祖的“伐竹”、“化生”、“求婚”、“升天”、“散花”等各个场面,联接天上与人间,跃动着各式人物,具现了一个构成物语中心画面的现实与幻梦交织的世界,一个幽玄美、幻想美的世界。
《伊势物语图典》,“绘卷”忠实地活现了物语中王朝贵族潇洒的恋爱故事,运用优雅的色与线,编织出一个又一个浪漫的梦,充溢着丰富的抒情性之美。“词书”的和歌,表达了人物爱恋的心境和人物感情的交流,富含余情与余韵。“绘画”配以“词书”,合奏出一曲又一曲日本古典美的交响。
《平家物语图典》,形式多样,从物语绘、屏风绘、隔扇绘、扇面绘等,场面壮观,以表现作为武士英雄象征的人物群像为主,描写自然景物为辅。它们继承传统“绘卷”的雅致风格,追求场景的动的变化和场面的壮伟,具有一种感动的力量,一种震撼的力量。
本书将《枕草子》、《源氏物语》、《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平家物语》这五部古典名著图典一幅接连一幅地展现了日本古典美的世界,日本古代人感表的世界、日本古代历史画卷的世界。观赏者可以从中得到人生与美的对照!可以从中诱发出对日本古代的历史想象和历史激情!
本书集合了以上五部图典的精华,可以让你形象地观赏这几度彩虹的美,发现日本美的存在,得到至真至纯的美的享受!
6. 日本文学梳理pdf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间。《今昔物语》是一部取材于佛教传说的短篇小说集,约成书于12世纪上半叶。《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物语作品,作者与创作年代不详。《平家物语》,成书于13世纪(日本镰仓时代)的军记物语,记叙了1156年-1185年这一时期源氏与平氏的政权争夺。《落洼物语》,全文共四卷,为日本的物语文学之一,出现在约十世纪的日本平安时代初期,作者亡佚。《万叶集》,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其所收诗歌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长短和歌,其成书年代和编者,历来众说纷纭,但多数为奈良年间(公元710~784)的作品。随笔是日本散文的主流。它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而平安时期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和镰仓时期鸭长明的《方丈记》、吉田兼好的《徒然草》被称为日本古代散文的“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