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报纸流行的年代是哪一年
我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邸报是封建宫廷发布消息的政府机关报。相传汉代已有邸报,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给各郡的太守阅读。而这一写有信息的竹帛就称之为《邸报》。“邸报”又称“邸抄”,另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
2. 报纸流行时间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明代木活字本较多,多采用宋元传统技术。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唐诗类苑》、《世庙识余录》、嘉靖间(约1515~1530年)的《璧水群英待问会元》等都是木活字的印本。在清代,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获得空前的发展。康熙年间木活字本已盛行,大规模用木活字印书则始于乾隆年间《英武殿聚珍版丛书》的发行。印制该书共刻成大小枣木木活字253500个。印成《英武殿聚珍版丛书》134种,2389卷。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书。
3. 中国报纸的发展史
类的传播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当面信息传递纸质媒介传递电讯网络四个发展阶段
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不同时代的信息传递的方式也为:
声音符号(语言)口口相传。同时期也有用约定的食物来传递和交流信息,此为外体化媒介。如结绳记事等。
文字传递。借由石壁,石器,到甲骨,竹简,到纸张。传递文字信息。
印刷术发明后,人类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书籍,报纸,杂志承载了信息传递。
电子传播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和快速传播。电报,电话,电脑等电子媒介担当了现代社会大量的信息传递任务。
4. 中国的报纸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新闻”一词最早源于北宋末年出现的小报。
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大约起始于唐朝,它纯属官方报纸,主要登载皇帝的命令文告,臣下的奏章和官吏任免消息之类的政治文件。
邸报发表的内容要经过严格审查,这就延误了传递的时间,读起来也枯燥无味,不能满足一些官僚和地 主阶级知识分子想更多地知道宫延内幕消息和政治动态的要求。于是小报便应运而生。
北宋末年,一些中下级政府官员和书铺主人秘密合作,将未经官方审 查的、邸报未发表或不准备发表的消息,私自“以小报书之,飞报远近”。当时人问私下称此种小服务为“新闻”。从此“新闻”一词便与报纸联系来了。
5. 中国报纸什么时候出现的
一份1605年印刷的请求书最近被世界上最著名的印刷博物馆之一——德国古腾堡印刷博物馆发现,这份馆藏的珍稀文物证实了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在1605年以前就已经出现。这个结论比目前有关著作中关于最早报纸的时间至少提前了4年。
6. 中国报纸现状
国家一级核心期刊。
本刊是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经济类系列刊物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搜集、整理、存储、编辑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料的学术出版机构,逐渐形成了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信息出版领域中的强势品牌地位。出版的学术期刊享誉国内外,用户遍及五大洲,是国内外了解中国人文社科研究最新成果及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最集中、最权威、最精华的信息出版集萃园地,被誉为“中华学术的窗口”、“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文史类刊物遵循探讨传统文化,关注当代中国;反映学界热点,追踪学术前沿;遵守学术规范,提倡学术创新;贯彻“双百”方针,捕捉争鸣焦点的编辑原则,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全面的学术信息,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