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唢呐流行曲
大喇叭吹得一些悲曲包括:《大出殡》、《XX明天就要走》《XX儿想你》,《西行的平安路》,《十跪父/母重恩》,《千张纸》,《哭七关》,《苏武牧羊》,《烟花叹》等还有二人转当中的送水调、大悲调、哭糜子等曲牌。
当然也有流行歌曲,如《父亲》、《母亲》、《长相依》、《前缘》等。也吹欢快的,如《猪八戒背媳妇》、二人转小帽等。一般都是在家发送三天,在家一直吹,第三天出殡时候去火葬场和去坟地的路上都要吹,回来的时候就停止了。
2. 唢呐流行歌曲
葬礼上的唢呐曲,主要包括四种:
1、《大出殡》、《十跪父/母重恩》、《千张纸》,《哭七关》,《苏武牧羊》,《烟花叹》等应景的曲子。
2、《父亲》、《母亲》、《长相依》、《前缘》、《时间都去哪儿啦》等流行歌曲。
3、一些所谓的喜丧(老人活过虚岁73岁,也就是周岁72岁),也会吹奏《猪八戒背媳妇》、《小放牛》等欢快曲调。
4、有时候唢呐手应围观群众的邀请,也会演奏其制定曲目,如《百鸟朝凤》、《一枝花》等。 拓展资料 唢呐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 [1] ,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最常见唢呐曲,包括《百鸟朝凤》、《全家福》、《抬花轿》、《六字开门》、《社庆》、《一枝花》、《凤阳歌绞八板》、《怀乡曲》等。,王国潼先生采用台湾地方戏曲《歌仔戏》的曲牌“哭调子”、“七字调”为素材创作而成的。 :词条—唢呐
3. 唢呐流行曲谱
叫捉调。过去农村唢呐艺人,大都没有文化,在传统意识里,对艺人不看好,扰其是吹鼓手的,其实农村艺人,当时也是为混口饭吃,只能自已品的吹,学会唱得调子,自已运用气的呼吸,品着音吹,你先唱,他捉调,听起来差不多,与唱的大体一个调子。
而今艺人,有文化,识歌谱,根据谱子吹唢呐,很标准。
4. 唢呐流行乐
唢呐是陕北流行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吹打乐。它的乐器配备一般由两支唢呐(上手和下手)和三件打击乐器(小鼓、小镲、乳锣)两把长号组成。唢呐全长约68厘米,杆长约41厘米,较之现在舞台上用的唢呐形体大一些,发音浑厚一些,可奏7个调,常用的有本调、甲调、凡调三种。唢呐曲牌众多,传统唢呐曲牌有《大开门》、《大摆队》、《柳青娘》、《压指游》、《西方赞》、《得胜回营》等。群众俗称唢呐艺人为吹鼓手,一班吹鼓手多由五人(或六人,增加了一个小鼓)组成。
5. 唢呐最火流行曲大全
唢呐丧事出殡专用曲有:《哭五更》、《哭皇天》、《青天歌》、《一枝花》、《哭别曲》、《大佛调》、《汉吹曲》、《大出殡》、《千张纸》、《哭七关》、《苏武牧羊》,《烟花叹》等。
一、
《哭五更》是一出地方曲艺品类,在全国各地有各种版本,通常是讲述旧社会的新娘哭嫁词,种类繁杂,说唱起来清冽沉郁同时又哀婉动人,这实属底层民间的“口白生活”。
二、
《青天歌》为道家北七真丘处机所创作作品,出自《磻溪集》,自问世以来,历来受到修道者的重视,元末混元子(王道渊)做《青天歌注释》,明代陆西星做《青天歌测疏》。
三、
《一枝花》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首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套曲作品。这套曲子用本色、生动、诙谐、夸张的语言,以大胆而又夸张的笔调,熟练地发挥了散曲形式的特点。
出殡吹唢呐的由来:
唢呐是中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等仪式伴奏及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
丧事吹唢呐,是对死者的思念,一般是在起灵时吹和去墓地的路上吹,到下葬时也要吹。
6. 唢呐流行曲简谱
唢呐有很多调,不同的调有不同的唢呐,从高音到低音的有:小E 小F E D C 降B 大A 大G 东北大唢呐。这些都是常见的,还有些不常见的,例如B调等等,这些都是传统唢呐,加键唢呐另论。C调唢呐比D调的唢呐大一点点,一般初学者用的都是D调的唢呐C调唢呐一般不用来吹奏曲子。民间丧事的唢呐一般用的是降B调、F调小唢呐,一句话就是用深沉、悲壮、凄凉的曲调,扩展资料:1、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在新疆西晋时期的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有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16世纪在中国的民间流传,明清以来民间经常使用。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称作碗的喇叭口。2、无论是红(喜)事还是白(丧)事,光景过得好一点的人家,总要雇佣一班吹手(本地也叫响手,不太文雅一点的人叫吹鼓手)来渲染气氛。若是红事,则愈加红火热闹,喜上加乐。若是白(丧)事,则更添其悲凉凄酸。喜事上,响手的讲究并不多,而在丧事上的讲究就较多了。3、吹奏程序为三吹三打。其意思为人的三起三落。三吹三打由三节组成。第一节:老号张扬一至两声后,鼓、镲、锣唢呐恰当配合,齐奏《拜朝》曲牌(或叫《拜场》,名称不确定。)此曲牌为四分之二拍,一般开事时常用,这是艺人的规矩。第二节与第三节中,老号用法同上。由鼓先引节拍,接着唢呐吹奏《散兵营》牌曲。4、传统唢呐按音域及乐器大小可区分:分为小唢呐(又称海笛)、一般高音唢呐,以及大唢呐,但其中又可分为各种调性的唢呐(例如G调小唢呐、F调小唢呐、D调高音唢呐、C调高音唢呐、G调大唢呐等等),所谓的调性是指放开最下面三孔时所吹出的音。一般而言,传统唢呐的常用音域为十七度音,以最常用的D调高音唢呐而言。其音域由低音A至高音A(高音B偶尔使用,但很难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