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猪传染病流行的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被俗称为“波状热”、懒汉病”。
其传染源主要是带病菌的羊、牛、猪等家畜。传播途径分为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接触感染三种。因此,患病的羊不仅能够传染给猪,还能传染给人!
2. 猪几种常见传染病流行特点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发疾病和机体抗感染的斗争过程是错综复杂的,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传染过程表现出不同形式。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如下类型:
(1)按感染的发生分为①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体外侵入到机体而引起的感染。②内源性感染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机体发病。如猪肺疫、猪丹毒等。
(2)按病原的种类分为①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②混合感染有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③继发感染机体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后,在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就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如慢性猪瘟,常引起猪肺疫继发感染。
(3)按临床表现分为①显性感染当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具有足够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抵抗力相对弱时,感染的机体呈现出该病特有的临床表现,这种感染过程成为显性感染。②隐性感染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机体的某一部位,虽然进行一定的增殖,但机体不表现任何的临床症状,这种感染过程称为隐性感染。③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就迅速恢复健康的感染。这是一种病程缩短而没有表现该病主要症状的病例。常见于流行后期。④消散型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征性症状未出现即恢复的感染。又称一过性感染。
(4)按感染部位分为①局部感染侵入的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减少,而机体抵抗力较强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被局限于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②全身感染如果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流向全身扩散,使感染全身化。主要形式有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等。
(5)按病程长短分为①最急性感染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突然死亡。症状和病变往往不显著,多出现于流行的初期。②急性感染病程也较短,一般为几天至二三周不等。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或病变。一般在此期容易诊断。③亚急性感染病程稍长,临床表现显著。如疹块型猪丹毒。④慢性感染病程缓慢,常在1个月以上,症状不显著。如气喘病、结核病等。
以上各种类型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感染,而不是截然无关的。一个病可从不同角度把它分成各种类型。
3. 猪的传染病学
猪为什么不会感染COVID-19病毒,主要原因是猪的ACE2受体与人类的有所不同。ACE2是一种蛋白质受体,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人类的ACE2受体与COVID-19病毒可以形成紧密的相互作用,导致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并引发感染。
而猪的ACE2受体与人类有所不同,无法与COVID-19病毒发生相互作用,所以猪不易被感染。此外,猪的免疫系统也比人类更为强大,能够抵御许多病毒感染。总的来说,猪不易感染COVID-19病毒主要是因为其与人类在ACE2受体方面的差异以及其健康的免疫系统。
4. 简述猪传染病流行的传播途径有
猪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虽然多种多样,但就目前所知,病原体在更迭其宿主时只有以下3种方式.垂直传播是指母猪体所患的某种疾病其病原体可经卵巢、胎盘直接传播给仔猪,如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感染等. 水平传播是种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即病猪和健康猪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在同一代猪之间的横向传播,如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白痢病、猪丹毒等大多数传染病,都属于此种类型的传播.
5. 猪传染病的四要素
为农学门类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
主要讲授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的规律、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共患性传染病、禽类传染病、猪的传染病、反刍动物传染病、兔类传染病、犬猫传染病、马的传染病等。
要求学生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和流行的一般规律,传染病发生的三要素,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防治的综合措施。
危害严重的,常发的传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