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国时期学生装的由来
中山装还真是民国的,是孙中山参考西装和日本学生装,略加修改,定型而成。
现在看到的旗袍跟清朝初期的旗袍不一样的,不过清朝几百年,旗袍式样不断变化,到了民国才发展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据说旗袍大腿高开叉这一特点是民国时候才流行起来的。2. 民国时期学生装的意义
中山装的由来,有三大版本:
版本一:
相传,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时,孙中山到越南的河内筹建兴中会。
对于自己的着装,孙中山一直不满意。比如西装西装,孙中山感到样式繁琐,不方便工作。而中国当时的服装以长袍马褂为主,甚至还不如西装方便。
这次到河内,需要做衣服,孙中山偶然遇到一家广东人黄隆生开的洋服店。孙中山也是广东人,在异国他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于是特意拜托黄隆生设计一种美观、简易而又实用的中国式样的服装。
黄隆生不仅是个聪明的中国人,也是个聪明的好裁缝,他参考了西欧和日本服装的式样,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而设计了一套衣服。
这就是中山装最初的由来。
这身黄隆生设计的衣服深受孙中山的喜欢,中山装的名字由此开来。
版本二:
中山装是由军装改制而成的。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时,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制服。店员不好为其起名,考虑到孙中山的大名鼎鼎,索性称之为“中山装”。衣服得到了孙中山的喜爱。
鉴于孙中山的地位和威望,这种服装迅速流行开来。
版本三:
中山装源于日本的学生装。日本学生装用的是日本海军装,日本海军装学的是欧洲军装。
孙中山在日本多年,喜欢穿日本学生装。故1926年11月,《良友》画报在出版《孙中山先生纪念特刊》时,刊登的孙中山照片的介绍时曾说:“先生喜服学生装,今人咸称为中山装。”
3. 民国学生装叫什么名字
风华少年志好。
风华少年志是和平精英游戏的一款皮肤套装,游戏里面穿上它可以美化外观,但不能增佰加属性。
风华少年志,玩家的性别也是对套装的样式有着一定的影响,像是切换成男性的时候度,玩家将穿上干净的墨绿中山装,而女性将穿上素净的学生民国服装,看起来非常的简约。
4. 民国学生装是什么时期出现的
唐朝是没有长衫的
长衫又称长褂、中式长衫等,是根据明朝士大夫常穿的道袍常服,遵循合体合身的民国服装理念改作的,主要把道袍的肥大改的相对窄瘦,大领(交领)改成小领(圆领)。
民国时期中国人以此为常礼服。长衫于斜部加以割截、缝缀,以表征福田、百纳之意,与满人旗装、便服不同的是,长衫是无马蹄袖,长衫是立领,长衫是左右开裾。
5. 民国学生装百度百科
民国时期的女性思想已经十分开放,受西方思想影响较多,因此女子的服饰样式更是层出不穷,主要有以下一些:
民国服饰的精髓:旗袍。中华民国政府在1929年把旗袍定为国家礼服之一,此后就成为民门当女子最普遍的服饰。
民国时期的西式洋装。这类服饰是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学生装开始在民国盛行。
袄裙的着装颇受大众女性喜欢。
6. 民国学生装来源
旗袍的源头是清代满族女人的长袍,右衽大襟,四面开叉,适应满族人骑射生活的需要。
到清代,旗袍的基本形制无甚变化,这与传统社会以服饰体现等级、威仪的礼节性要求有关,美感是次要甚至不被考虑的,所以老照片中,晚清的旗袍宽大直板,遮掩了女子的身材。自到民国,美感取代体统,旗袍因此脱胎换骨。改良旗袍吸收西方服装裁剪的优点,充分突出女性的胸部与腰际曲线,从此成为民国女性审美情趣的标志服装。
7. 民国学生装扮
(1)男装: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
(2)女装: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2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