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日韩服饰 > 正文

唐朝流行的西域乐器有哪些(唐朝流行的西域乐器有哪些种类)

1. 唐朝流行的西域乐器有哪些种类

吕才(600-665)唐初哲学家哲学家、音乐家博州清平(今山东聊城)人。少好学,善阴阳方技之书,天文、历算、历史。舆地、军事、医 药等学术均所擅长,龙精于乐律。贞观初年曾受诏参论乐事,为“秦王破阵乐”协音律,并按李世民亲制“破阵乐图”教习乐工一百二十八人,披甲执戟而舞。显庆中,又曾奉唐高宗李治之命修订“阳春白雪”等乐曲。

赵耶利(563-639)唐代琴家。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以琴艺名于时,从学者甚众。`他所用谱式“其文极繁,动越两行末成,后人认为可能与“碣石调幽兰”相似。著有“琴叙谱”、“弹琴手势图”、“弹琴右手法”等书,又修订琴曲五十余首,都已散失。

白明达,西域胡裔,身世不详,是我国隋唐时期著名的琵琶手,又擅长作曲。随突厥阿史那公主入长安后,在作曲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才华,曾经历北周、隋、唐三朝,一直受到宫廷的器重。

裴神符,唐代宫庭乐师,西域疏勒人。为贞观年间琵琶名手;最早废木拨而用手指弹奏,革新了琵琶的演奏技术。善长作曲,有“火风”、“倾杯乐”等作品。

李龟年,唐代音乐家,宫廷乐师,梨园乐人。乐工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才,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他们在东都洛阳建造宅第,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

2. 唐朝时期,西域音乐盛行中原

唐朝时期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有大量的西域舞蹈,还有被称作胡璇的杂技节目。那个时候大唐开明万国来朝,社会风气豪迈开放

3. 唐朝流行的西域乐器有哪些种类呢

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在京城长安举行的琵琶比赛。当时,长安的东街和西街搭起了两座彩楼,在东街彩楼上的琵琶手是来自西域的康国人康昆仑,他是宫廷琵琶演奏家,号称“琵琶第一手”;在西街彩楼上的是化妆成少女的琵琶演奏家段善本。据《忆乐府杂录》中记载,比赛开始后,康昆仑弹了一曲《羽调录要》后,段善本立即移到“枫香调”弹奏,结果康昆仑为段善本的弹奏所倾倒,乃拜段为师。

4. 唐朝时的西域民族情况

早在中亚定居的种族应该是高加索白种人,由于气候干燥少雨,欧亚大陆中部地区有许多保存较好的古墓葬,甚至连墓主的皮肤都还没有腐化,出土时仍能清晰辨别外貌轮廓。在出土的西域墓葬中,墓葬主人都带有明显的白人外貌特征。

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与西域国家接触,当时汉人对于白人的外貌特征就比较惊诧,称其“碧眼多须”。《汉书西域传》中曾写道:“自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自相晓知也。其人多深目,多须髯”。

从《汉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到,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发现中亚地区的民族长相不同于中原,在汉人的描述中,西域民族带有显著的白种人特征。

从秦汉开始,中原人对于西域的印象就是高鼻深目,这种认知一直持续到唐宋时期,唐代人在提及西域民族时仍旧时多形容其“青眼、赤发”,可见直到唐宋时期,中亚地区民族还是以白种人为主。

不过中亚的地理位置比较平坦,多草原分布,于是来自蒙古高原的黄种人游牧民族就经常入侵中亚。例如最早大规模入侵中亚的游牧民族是匈奴人,匈奴人本身就是黄种人,在统治西域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当地民族发生融合。

但是匈奴由于人口较少,且统治中心一直在蒙古高原,与西域民族的融合并不多。后来到南北朝时期,蒙古高原上的强势民族一波接着一波崛起,尤其是突厥强大起来后,控制从蒙古高原到中亚里海之间的广大地区。

在唐太宗时期灭掉东突厥之后,西突厥的统治中心迁往中亚地区,加速了突厥人和中亚民族的融合。从突厥西迁开始,中亚地区民族就开始带有黄种人特征,从白种人逐渐演变为黄白混血人种。

后来蒙古帝国崛起之后,成吉思汗灭西辽和花剌子模,中亚被并入蒙古帝国版图。在此后的上千年里,中亚实际上一直是由以成吉思汗后裔为主的蒙古人统治着,中亚各国中都有蒙古血统,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其开国君主贾尼别克就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后裔,因此哈萨克人也带有大量的蒙古族血统,今天的蒙古国一直视哈萨克斯坦为兄弟。

然而虽然蒙古人在血统上对中亚影响较大,但在文化上却败给突厥人,今天的中亚五国中,除了塔吉克斯坦以外,其他的四个国家都自称是突厥后裔,包括哈萨克斯坦。

5. 唐代的十部乐的西域音乐

在源远流长的龟兹文化的影响下,“以歌言声、以舞言情”成为龟兹各民族的典型特征。

龟兹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公元前就与中原交往频繁。汉宣帝时,龟兹王绛宾,娶乌孙公主为妻,后绛宾携公主去长安朝贺,汉宣帝赐给“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以后绛宾“数来朝贺”,回龟兹后“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这一重大改革,对龟兹乐舞艺术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在文化和民族大交流、大融合中,龟兹文化进一步发展,音乐艺术日趋繁盛,成为西域一个乐舞胜地。前秦国主苻坚,派吕光平龟兹,将一大批龟兹乐舞伎人带至中原,从此揭开了龟兹乐舞大规模东传的序幕。

至隋代已有三种不同形式的龟兹乐流行在中国内地,《隋书·音乐志》载:至隋有“西国龟兹”、“齐朝兹”、“土龟兹”等三部。唐代是龟兹乐舞的黄金时期,唐代诗人元稹《连昌宫词》曰:“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发续”。

隋唐时期,龟兹本地的音乐舞蹈也进入发展高峰。唐初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回国撰写出的《大唐西域记》,对当时龟兹音乐艺术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屈支?龟兹 国……管弦伎乐,特善诸国”。迄今龟兹地区尚存500余佛教石窟和1万多平方米壁画。其中,音乐舞蹈形象十分客观,舞蹈约18种,舞蹈姿态数十种。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乐舞造型可以说滥觞于龟兹乐舞。

龟兹乐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音乐种类有“歌曲”“解曲”和“舞曲”。

龟兹乐的传入,促进了中原乐器的改革。今内地民间使用的许多乐器,如管子、古称筚篥 、琵琶、腰鼓、横笛等都和龟兹乐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

南北朝时,龟兹舞蹈已经逐步脱离了劳动模似性和自娱性,发展到具有表演手段以及情节内容的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歌舞戏”形式,包括“苏幕遮”、“大面”、“拔头”等。其舞蹈一个共同特点是舞者头戴面具,模似各种人物和动物形象,表达一定的故事情节,这是戏剧的初级阶段。“歌舞戏”在西域普遍流行,传入内地后颇受朝野喜爱。

隋唐时期,由于国力的强盛,龟兹乐舞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很大影响。龟兹乐舞成为对外交往、显示国威、开展文化交流的工具。日本在隋唐时不断派遣“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这些使者归国时带回的中国乐舞,其中不少就是龟兹乐。日本的“雅乐”里,有许多是与龟兹有关的乐曲,龟兹乐中的筚篥、五弦琵琶等成为日本传统乐器。

6. 唐代西域最为有名的是

唐代吐蕃不属于西域。

吐蕃民族的来源,据14世纪成书的《王统世系明鉴》记载,是猕猴与岩魔女结合生出最早的人类,其后子孙繁衍,分别在今西藏各地开垦平地,建筑城邑。直到聂赤赞普,即吐蕃王系第一代赞普(王)从天降临,才有了君臣之分。今西藏山南地区的首府泽当(藏语,意为游戏的平地),传说即猕猴及其子女玩耍的场所;泽当附近的山上,还有“猴子洞”的古迹。这种“猕猴变人”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真实性,也是古代藏族对本民族来源的具有普遍性的看法。

7. 唐朝流行的西域乐器有哪些种类图片

芦笙不是来自西域。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发源于中原,后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其前身为竽。

来自西域的民族乐器有:龙首月琴(近代,内蒙古博物馆藏),弹拨乐器,自两晋时在民间流传托布秀尔——四弦胡琴(清代,内蒙古博物馆藏),弹拨乐器,主要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地区和蒙古国西部的蒙古人中,共鸣箱有圆形和方形。彩绘十字金刚八宝文马头琴(清代,内蒙古博物馆藏),内蒙古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常用与内蒙古传统说唱艺术“好来宝”的音乐伴唱。

衣服怎么搭配最潮流

今年流行什么裤子冬装

潮流服装应如何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