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流行服饰 > 正文

唐代衣服穿搭(唐代穿衣颜色)

1. 唐代穿衣颜色

汉朝是红色

唐朝是黄色

夏代崇尚黑色,周代崇尚红色、到了汉朝推绎的周崇尚红、秦崇尚黑,汉灭秦后则崇尚黄,汉文帝刘恒穿的龙袍第一次采用黄色。其后长期以黄色为最高贵它象征中央,因此,这种风气一直延用下来,直到明清。在唐以前,黄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黄。唐代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

2. 唐代穿什么

古代衣着

古时内衣称中衣,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史料见于汉朝。其中女性内衣在不同的时期又称抱腹、心衣、两裆、抹胸、肚兜等,唐代女性“惯束罗裙半露胸”的普遍装束在历史上只不过短短一瞬,从古到今,内衣都一直蕴藏着女性的隐秘,是绝对不为外人所知的。古书中提及内衣外露的女子不是欢场女子,就是如同梁山孙二娘一般,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隐讳的。

简介

古代衣着

衣着类古文中的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衣指上身所穿的纺织品,广义的衣指一切蔽体的纺织品,包括头衣、上衣、裳、足衣等。头衣就是帽,足衣指袜子。古代衣裳并举时,衣只指上衣,下衣叫裳。

衣服小知识

亵衣 主腰 抹胸 肚兜

女子贴身穿的上衣,即肚兜中的上兜,因不能轻易示人的服用性质而得名。明清时期妇女的贴身之衣,“主”是指系扣的意思,通常为宫女所穿的款式,强调刺绣装饰。是一种“腰间小衣”,是“肚兜”的前身,始于南北朝,是唐宋时期内衣的称谓,结构上以紧束前胸为特征,以防风寒,用于约束和固定胸部。也称兜肚,以正方或菱形衣片为常见,有素色与刺绣之分,左右两角装有绳带,系于后背,还有有袋无袋之分。

中国古代内衣不像历代外衣具备严谨的典章服制,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外衣是政治,而内衣则是情感。中国古代内衣都是情和艺的完美结合,它是女性私密空间中的悄悄话语。每个古代女子缝制自己的内衣时,都将万千情愫倾注于上:求子绣石榴、求财绣牡丹,避邪绣猛兽、思念心上人就绣花草……在外衣上根本不敢体现的人生理想及个人欲念,但在内衣上可以充分描绘展现。

3. 唐代的穿衣

隋唐服装特点:隋唐彩锦,是五色俱备织成种种花纹的丝绸,常用作半臂和衣领边缘服饰。

2.特种宫锦,花纹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鳞之状,章彩华丽。刺绣,有五色彩绣和金银线绣等。印染花纹,分多色套染和单色染。

隋唐时期男子冠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直到五代,变化不大。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颜色来区分等级,用花纹表示官阶。隋唐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仿效,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

隋唐女子好打扮 。从宫廷传开的“ 半臂 ” ,历久不衰,后来男子也有穿着的。当时还流行长巾子,系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名曰披帛。唐代妇女的发饰多种多样 ,各有专名。

4. 唐代穿衣颜色有哪些

唐代官员平时穿的服装圆领袍衫,通常用有暗花的细麻布制成,领、袖、襟加缘边,在衫的下摆近膝盖处加一道横襕,故又称“襕衫”。据说,这道横襕是唐代中书令马周建议加上的,以示不忘上衣下裳的祖制。

武则天时流行一种新式服装,即在不同职别官员的袍上绣有不同的图案。文官袍上绣有飞禽,颇具文雅气质,武官袍上绣走兽,呈现勇猛气魄。

唐代群臣服饰多达20余种,一品官服为衮冕。冕有九旒,青衣纁裳,绣有九章纹,金玉饰剑镖首。二品官服为鷩冕。冕有八旒。青衣纁裳,绣有七章纹,银装剑。三品官服为毳冕。冕有七旒,衣裳绣有五章纹,佩金饰剑。四品官服为絺冕。

冕有六旒,衣裳绣有三章纹,佩金饰剑。五品官服为玄冕。冕有五旒,青衣纁裳。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官位越高,冕旒越多,衣裳章纹越复杂,佩剑的质地也越好。

唐代官吏的礼帽,种类繁多。文武官吏都戴进贤冠。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两梁,九品以上即国官一梁。杜甫的《丹青引》中写道“良将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指的就是唐代文武官员的服饰。

幞头即包头软巾,也叫折上巾,两脚左右伸出,叫“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两脚脑后交叉,叫“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

唐代中叶,二脚稍翘,系裹幞头,里面加衬物“巾子”。“巾子”形状决定了幞头的造型。唐代“巾子”历经四次变革。开始为“平头小样”,呈扁平状,没有明显的分瓣,唐高宗、太宗、高宗时的巾子就是这样的。

接着是“武家诸王样”,样式比“平头小样”高,顶部上有明显的分瓣,中间部分呈凹势。因由武则天创制,赏赐给诸王近臣,故称“武家诸王样”。再后是“英王踣样”,出现于景龙四年,它比“武家诸王样”更高,头部略尖,左右分成两瓣,并明显地朝前倾倒。

开元后,人们认为“倾倒”的巾子不吉利,逐渐改成“官样巾子”。它比“英王踣样”还高,左右分瓣,形成两个球状,但不前倾。《旧唐书·舆服志》中记载:因系唐玄宗赐给供奉官及诸司官吏,故称“官样”。

唐代官吏的毡帽比较厚,而且坚固。据说,唐宪宗元和年间,晋国公裴度早朝的路上,突然有人持刀行刺,刀子刺进帽檐,由于唐宪宗戴的是厚毡帽,才躲过一劫。唐代官吏按品级不同分别佩带金、银、铜制的鱼符,他们将金属鱼形的符信装在袋里,这种袋叫鱼袋。

鱼符上面刻有姓名并且分成两盘,一盘在朝廷,一盘自带。如有迁升,以鱼符相合为证。鱼符也是出入宫廷的凭证,它的质料因官阶等级不同而不同。例如三品官以上佩金鱼符,五品官以上佩银鱼符。到了天授二年,改为佩龟,三品官以上龟袋饰金,四品官龟袋饰银,五品官龟袋饰铜。直到中宗,又恢复了鱼符。

唐代的革带不用带钩,而用带扣板扣结。带上装有带銙,这是一种方形饰片,依官职品阶不同饰片质地有所区别。例如,二品官以上用金銙,六品官以上用犀銙,九品官以上用银銙。

唐代文武官员都穿靴。当时,不仅有皮靴,还有马靴。高承的《事物纪原》“唐马周以嘛为之”,指的就是麻布制的靴。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唐代的官服,侧重儒教中阴阳五行的说法,把青、赤、白、黑、黄五色当作“五方正色”,即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黄色。黄色既代表中央,也代表打底,帝王服色便采用黄色,其他等级的官服,也用颜色和图案加以区分。

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的字样;州的长官刺吏,亦不拘品级,都穿排袍。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在中国消失。

隋统一全国,一方面推行汉族已经形成的服饰制度,另一方面也难以摆脱北族服饰形制的影响。隋炀帝制定了隋代官服制度,帝王将相各服其服。下令不准百姓服黄色衣裳,从此黄色也了皇帝专用的服色。唐代衣冠服饰承上启下,博采众长,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由于当时丝织业的发达,审美观念的独特,所以当时官服质地款式更加讲究,幞头形制富于变化,品色衣形成制度,胡服颇为流行,女服色彩艳丽。五代十国享祚日浅,服饰大体沿用唐代制度,但在首服上也略作变化。

宋代崇尚文治,冠服制度渐趋繁缛,也曾经多次修改。但与唐代相比,款式缺乏创新,色调趋于单一,有向质朴、洁净、自然方向倾斜的趋势。男子上身以圆领长袍为主,以季节不同而服凉衫、紫衫、毛衫、葛衫、鹤氅等。

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锦、缕、毅、绢。尤其是裙子颇具风格,其质地多见罗纱,颜色中以石榴花的红色最注目。褶裥裙也是当时裙子中有特点的一种,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贵族妇女着裙的褶裥更多。南宋时期,“服饰乱常”,也尚北服。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制,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饰仿照先秦时代的古制而成;又推行其本族制度,如一般百姓服饰则仍是披发椎髻,夏戴笠,冬服帽。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

蒙古族的衣冠,以头戴帽笠为主,男子多戴耳环。然至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认其便了。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饰、内臣服饰,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名目,其样制、等级、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

一般男子服饰,以袍衫为主,形制多样,儒生文士则以襕衫、直裰为常衣。妇女服饰主要有袍衫、袄、霞披、褙子、比甲、裙子等。

5. 唐代衣服颜色地位高低

一、襦裙服

在古代,“衣裳”一词与今义不同,“衣”指的是上衣,而“裳”指的是下衣。

中国传统的汉服女装,讲究的是“被体深邃”,也就是说,“上衣”和“下裳”是相连在一起的,然后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布作为其边缘,以相区别。因此,这种服饰也叫做“深衣”。

而唐朝女装则不同,采用的“两截穿衣”,“上衣”包括了襦、衫、半臂、披帛等,而“下裳”则主要是裙。这种襦裙服也是唐朝女性穿衣的主要

二、胡服

唐朝皇室是有“胡人血统”的。唐高祖的母亲独孤氏、唐太宗的母亲窦氏、唐高宗的母亲长孙氏都是胡人。

因此,李唐皇室对胡人的风俗文化也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唐太宗、唐玄宗都喜欢胡舞,胡人的音乐、服饰也在唐朝宫廷内流行。

受皇室的影响,唐朝贵族女性也对充满异域风情的胡服趋之若鹜。有了她们的带动,胡服在唐朝迅速流行起来,甚至一直蔓延到民间,改变了社会的审美潮流。

盛唐时期,穿胡服跟奏胡乐、跳胡舞、饮胡酒一样,成为长安街头的一种风尚。

在这些极具异域风情的胡服中,对唐朝女装影响最大的是来自波斯、回鹘、吐蕃等国的服装。它们的形制也大致如下:窄袖修身的小袖袍、袴褶、小口裤、胡帽、革带、革靴。

三、男装

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女子是不能身着男装的。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内则》中,不仅有“男女不通衣服”的规定,甚至要求“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可见,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然而在唐朝,女子穿着男装却成为了稀松平常之事,上至女皇公主,下至市井民女,都乐于穿着男装。而穿上一身窄袖紧身长袍和长裤,把自己装扮成一名胡人,更是唐朝女子的一种街头穿衣时尚。

6. 唐代穿衣颜色分类

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上绿,八品、九品以上青

7. 唐代穿什么衣服

唐朝服饰是唐朝的服装。它有公服、圆领袍、衫裙、半臂、帔等,装饰有幞头、巾子、鹘冠、革带等,布料有蜀锦、绫、罗、夏布等。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达到全盛时期。

8. 唐朝穿衣颜色的规定

因为古代黄色是帝王专用颜色,所以李世民服饰是黄色的

《旧唐书 . 舆服志》 记载:“ 其常服,赤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皆起自魏、周,便于戎事。” 李渊颁布服饰律令中,规定了黄色只能皇帝用,任何官员和百姓都不穿用黄色。从唐太宗李世民的画像看,他穿的是一种黄色服装。在唐朝黄色只代表天子。黄色代表了皇权,李世民可以“独霸一色”。 宋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也叫黄袍加身,可见皇帝独有黄色到宋朝。

KAPPA的衣服真的很好看吗?

香港衣服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16岁男生 春秋该怎么搭配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