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周运动次数和时间
很开心回答您的提问!
您这个问题应该是接触健身不久吧,我现在作为一个专业教练跟您聊一聊我对健身的理解!本人8年锻炼经验,4年健身教练!臂围40!我说下我对力量训练的理解!
您这边首先弄清楚自己健身的目的,是增肌还是减脂,或者塑型!
然后再开始接触熟悉器械,慢慢的接触力量训练,掌握一些健身动作和饮食的搭配!(建议前期可以请个靠谱的教练去领进门)
做力量训练要先弄懂自己的1RM,这就是你一次能标准完成的动作的极限重量!假如卧推你150斤只能推一个,第二个推不起来,那你的卧推1RM就是150斤!然后要找准自己的健身目标,你是想增肌还是增加力量,还是减脂塑型!增加力量做1-6RM一组,增肌做8-12RM一组,减脂塑型做15-20RM一组!
其次说一下我对健身动作的理解!健身一般是练大肌肉群,为什么,因为好看!一般我们分为7大肌肉群,胸,背,肩,肱二,肱三,腹,臀腿!每个肌肉群针对不同位置至少有3-4个不同的动作!一般按照一周3练来说!一周一个身体循环,每次选择2个部位来练,再稍微带10分钟腹部就足够了!这就是胸+肱三+腹,背+肱二+腹,臀腿+肩+腹部!这基本就是一整个健身的流程!一般是一周一个身体循环,一周一次那就是全身练(这就不要考虑什么RM了,每个部位选择1-2个动作,做个2-3组,养养生就行!)一周2个,就是上半身一次,下半身一次(也不要考虑RM),一周4次,可以把手臂单独拿出来练,一周5次把肩,手臂单独拿出来!一周6次单独拿一天做有氧,一周7次不建议,建议至少一周休息一天!
最后再说一下时间安排,假设周一练胸+肱三+腹部!胸选择5个动作,肱三3个,腹部2个!这就是10个动作,每个动作做3组,一共是30组,每组按照10个来算,每个向心收缩1-2秒,顶峰收缩1秒,离心收缩2-3秒,这就是每个4-6秒算,练一组休息30-45秒,最好不要超过1分钟,除非是练力量!这样算下来,30组做完,差不多就是45-55分钟之间!所以你说你每次练90分钟力量训练,除非你安排的组数太多,不然肯定是练一下,休息很久!因为我按照这样的训练,基本练完都是力竭,没有力气去练别的了!
最后补充一句,我写的是针对正常健身人群的训练方法,不是那些大神的训练方法,如果你是大神,臂围超过45,或者力量三大项超过600公斤的,你练的大,你说什么都对!
附带我们教练的美图,写真是3年前拍的,现在臂围40
2. 每周运动的次数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包括五方面:速度素质,是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对外界刺激反应快慢的一种能力;力量素质,是身体某些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抵抗疲劳的能力;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柔韧素质,指人体活动时各关节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度。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抵抗各种疾病的发生,还可以减轻焦虑程度、缓解心理压力。
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素质,还可以做到劳逸结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正确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科学地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锻炼计划。
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
1.自觉愉悦、积极锻炼
首先应该树立“科学锻炼有益健康”的信念,自觉克服各种怕动、懒惰和对体育锻炼的麻痹或恐惧心理,而代之以自觉、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
2.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锻炼时,要根据环境和个人的身体条件,如季节、气候、场地和运动器材,以及自身的健康和运动水平等,科学安排锻炼项目,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和身体负荷等。各种锻炼项目都要逐步适应,不要一暴十寒,急于求成。很多人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结果产生运动疲劳和损伤,以致很长的时间缓不过气来。锻炼时的运动量应由小到大,不能一开始就竭尽全力,动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密度也不要过于集中,使身体逐渐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运动量。
3.因人而宜、区别对待
日常锻炼,可根据性别、体格、基础条件等选择适当项目。如男女分组,按照自己体质选组,对运动量、锻炼密度、计划进程等不强求一致。就是体育教学中非必修项目在可允许选择的情况下,尽量与个人兴趣和能力相适应,不要不分对象地“一刀切”。确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锻炼能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4.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体育锻炼需要经常、反复、持久地进行,方逐步取得进展、提高。就是已经取得的效果仍需巩固,中断训练也会消退。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应不断强化,锻炼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显著的效果,只有坚持,才能逐步巩固、积累和提高。 制定锻炼计划的原则 为了使锻炼收到良好的效果,应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内容及方法。计划的制定应包括:选择有益的锻炼内容,合理安排锻炼的次数、时间和运动负荷,列出注意事项等。
(1)选择有益的锻炼内容:锻炼的内容要根据锻炼者要达到的目的去选择。如为了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耐力素质,可选择走、跑、跳绳、骑自行车、游泳、滑冰等练习。为了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肌肉发达、体形健美,可选择用哑铃、实心球、联合健身器械进行力量性练习。
(2)锻炼的次数:锻炼的次数是指每周锻炼的次数。安排每周至少锻炼3~4次,即隔日一次,运动负荷较大时,两次间隔时间可长一些。此外,在锻炼时可进行自我监督,身体出现异常时应及时调整运动负荷或者停止锻炼。
(3)锻炼的时间: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一般为20~60min。锻炼时间与运动负荷有关,运动负荷大则锻炼时间短,运动负荷小则锻炼的时间应相对长一些。每次锻炼的程序安排如下:首先做准备活动10 min,然后再进行慢跑有氧运动20 min(心率达到110~130次/ min),接着做柔软体操5 min,进而做提高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5 min,最后10 min做放松体操及走步等整理活动。
3. 每周运动次数和时间的关系
针对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肌肉锻炼的训练频率安排(也就是指一周锻炼几次)完全与各人训练水平有关系。锻炼肌肉一个部位一周训练一次并不是不可以,而是取决于你处于什么训练水平。例如:你的训练水准己经达到高级水平,锻炼肌肉一个部位一周训练一次是不行的。因为,如果每周按照全身锻炼计划来安排的话,锻炼肌肉一个部位一周一次的训练频率就相当于最低一周三练的课程安排。对于一个初级水平健身者来讲,一周三练计划是最基本最少的训练频率,全身各部位肌肉群都可得到一周一次的锻炼。在初级水平阶段就己开始使用锻炼肌肉一个部位一周一次的训练方式了,你说中高级水平继续采用还会有增肌效果吗?所以说,锻炼肌肉一个部位一周一次的训练用于初级水平的健身人员还是可以的,对于中高级水平的健身人士是不适合的。
下面我针对各人训练水平,如何合理安排健身增肌训练频率,作出一些介绍,供参考。
一、处于初级水平阶段(经过3-6个月训练):
对于初级水平的训练者建议一周锻炼3次,在一周三练当中,要安排锻炼的部位有胸部、背部、肱二头、肱三头、腿部、肩部、腹部,练一天休息一天。比如一三五或二四六,不多练,也不少练,有规律的安排。如果休息一天后还是感觉肌肉酸痛或不适,可以再多休息一天。
如果是重点减脂的练习者,可以在每周三次力量训练后的休息日里,安排1-2次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骑车等),不过必须要保证每周休息2天。
二、处于中级水平阶段(6-12个月训练):
对于中级水平的训练者建议一周锻炼3-4次,可以每周将身体每块肌肉锻炼2次,不过还是要保证训练后给身体一定恢复时间。
三、处于高级水平阶段:
高级水平的训练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来安排适合自己的每周练习次数。
因此,一个部位练几次比较好,还需要根据自身练习水平来安排。如果你是中级水平,要想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建议每周对身体每块肌肉锻炼2次。
为什么中级练习者建议每周对身体每块肌肉锻炼2次呢?
因为在初级练习阶段更多的还是学习,学习各个动作怎么做,掌握各个动作的动作要领,体会目标肌群的刺激等。
经过前期3-6个月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说一个初学者已经能够掌握多数练习动作,以及能够体会目标肌群的刺激,身体的训练效果也会有较明显的改变,具体的效果因人而异。
初级阶段过后,就需要对自身的训练作一个调整,因为要想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需要给身体更多的刺激。
一个部位一周只练一次也有其如下弊端:
因为,训练后肌肉指标是处于下降阶段,经过恢复和休息会反弹更高超越原先水平(超补偿)。如果继续休息,超补偿就会慢慢消退,又回到原有水平。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多数人都会安排星期一练胸,练完后需要等到下个星期一再次练胸,这样会让休息时间太长错过了超补偿的阶段。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小伙伴抱怨为什么胸肌不见明显增长的原因之一。
再来说肌肉的休息时间
一般来说,对身体上某一块肌肉或某一个部位来说,相隔的训练时间要休息48小时。如果训练强度大或要完全恢复,则需要72小时。
也就是说,休息3天后基本上就可以再次安排同一块肌肉的训练。比如星期一练胸,那休息三天后,周四可以再次安排一次胸肌训练。
当然肌肉的休息时间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定,也不能单一的用时间来定死,还有练习者自身生理因素,休息的好坏程度,营养的补充等来决定。
总之,锻炼肌肉一个部位一周只练一次可不可以,不能一概而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还需根据自身训练水平来确定,才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4. 每周运动频率每周多少到多少次
一周撸铁几次效果最好?这是困扰很多肌友的难题。尤其是新手,看到健身老鸟一周泡健身房6天,经常以为自己也需要高频泡健身房,结果累到哭晕在厕所。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因为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1.目标是增肌,训练频率可能是所有类型中最低的。但是,当你在健身房训练的时候,你需要非常认真地让每次训练都货真价实,有意义。建议每周训练3-4次,每次训练时着重破坏某个特定的肌肉群,然后给它足够的恢复时间,让肌肉可以得到补充。
2.目标是增长力量的话,训练频率可能是最变化多端的。一般来说,每周训练3-5次比较理想:采用3分化时,每次训练三大项(深蹲卧推硬拉)的其中一项;采用4分化时,可以加入站姿杠铃推举训练日。
3.建议减脂人士做到每周至少3次训练,低于这个频率就没有太大意义了。然后,根据自己的时间表、运动能力以及自身的恢复能力,可以增加至每周6练,训练频率越高,消耗热量自然越多,减脂效果也就更明显。每周训练频率除了考虑健身目标以外,针对不同级别的人群也相应有不同的训练水平要求。
5. 每周运动频次
这要因人而异,视自身具体情况来确定。
如果一天跑两次步,在第二天体力和精神状况良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的话,则早晚两次跑步是合适的。
如果一天跑两次步,在第二天有体力不充沛,精神状况不太好,出现疲劳乏困等状况,则说明运动过量,则一天跑两次步就不好了。
6. 每周运动次数和时间柳叶刀
比较好发。
发SCI论文不难,做出好的工作很困难。
单纯数文章数量,比引用次数,算影响因子,是非常非常肤浅的。希望小朋友们可以更多的关注工作本身。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给小朋友们普及一下学术界发论文的潜规则吧。希望你们也可以文章多多,成果丰硕。再不济,你们也能明白论文和科研成果的关系,不至于单凭论文品英雄。
补充说明1. 四大刊,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柳叶刀lancet,是真的屌炸天。如果谁的工作发到这了,那确实可以单凭名号就可以横着走了。大牛请和我做朋友,我们喝喝茶增进一下感情就好,学术部分我会回头自己去拜读的。
补充说明2. 关于什么是SCI论文就懒得科普了,以下论文均指英文SCI论文。文献均指英文文献。虽然我也支持中华当自强,但自然科学领域的确好文章都在外刊上。另,请科研小白们不要犯搞混science和SCI这种天大的笑话。
7. 每周运动次数和时间有关系吗
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1/T。(败桥枝其中f为频率,T为周期)。
物质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常用f表示。为了纪念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贡献,人们把频率的单位察敏命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周期,物体作往复运动或物理量作周而复始的变化时,重复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物体或物理量(如交变电流、电压等)完成一次振动(或振荡)所经历的时间。
在各种周期运动或周期变化中,物体或物理量从任一状态开始发生变化,经过一个周期或周期的整数倍时间后,总是回复到开始的状态。周期也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长说明物体运动的慢,周期短说明物体运动的快。
频率与周期的关系式为f=1/T,二者成反比。
8. 每周运动次数和时间减肥
正常人一天运动消耗的千卡数应该在2000-2500之间合适。实际上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消耗情况都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的总消耗量应该在2000-2500千卡之间,其中包括了基础代谢和运动消耗。如果想要减肥或者提升体能,就需要增加运动量,保持在适当范围内,可以帮助身体健康。过多过少的运动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要想更准确的计算个人每天的具体运动消耗,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测算。例如利用各种健身器材计算出每次运动的消耗量,然后根据每周运动次数和时间算出每周运动消耗的总量。还可以通过饮食管理和身体状况的调整来达到更优秀的体态和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