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侗族服饰探秘
侗族: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苗族: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
2. 侗族服饰探秘图片
侗族男士青布包头,部分头顶留发,穿对襟短衣,立领或右衽无领,衣襟等处有刺绣。清朝以前,男子服饰一般为右衽,清之后,增加了立领和盘扣。腰间系腰带,外衫无纽扣,一般为短坎肩,下身穿长管裤,绑腿,穿草鞋或者光脚。靠近城镇的男士服饰几乎与汉族无异。
3. 侗族服饰探秘图案
侗族是一个信仰多神的民族,相信万物有灵,在侗族人心里,凡事世间存在的事物,如花鸟鱼虫山川河 流是侗族人更喜欢穿附有这些图案的服饰,以祈求到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平安健康侗族以农耕为主,因此,尤其崇拜与稻耕有关的自然物,如山水、太阳树等在服饰上也有许多与图腾崇拜有关的纹样。
4. 侗族服饰艺术探秘
侗绣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刺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集纺织、印染、剪纸、刺绣于一体的传统工艺,曾经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礼品馈赠重要嘉宾,并在上海世博会展示,侗族刺绣产品远销英国。
侗绣属于刺绣一种,即侗族刺绣,是侗族人民用一针一线在侗布上刺出来的。
侗绣风格独特,自然、朴素、大方,以三龙侗绣为代表,独具民族特色,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侗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
基本信息
中文名侗绣类别刺绣别名侗族刺绣
简介
侗绣风格独特,自然、朴素、大方,以三龙侗绣为代表,独具民族特色,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侗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
侗绣的图案内容以花鸟及几何图案为主,有的还绣有人物建筑图案,现代的 侗绣还进行一些更大胆的创新,绣有非常时尚的元素。
侗绣有的非常简单,有的却比较复杂。侗绣的底布是侗族人自己织出来的侗布,用线以前也是自己纺出来的线,由于自己织出来的线粗细不怎么均匀,加上颜色比较单一,现在侗族人基本上使用丝线,有的还用毛线。针是普通的手工针。
受当代流行服饰的影响,如今侗绣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冲击,甚至有倒退之势。手工制作出来的侗绣很是耗时间和精力,一般作为盛装的修饰,有的作纪念之用,有的作男女恋爱的定情之物等。总之,人们把侗绣当宝贝一样看待。
侗绣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应当被大家认识,保护。
侗族服装的重要审美价值在于服饰中的织绣工艺。侗族服饰的织绣工艺品种繁多,在衣襟、衣袖、围裙以及鞋面、背带上,从头到脚,从前到后,人们都能见到精美无比的织绣工艺。
特色
侗族织绣工艺的分类
织绣工艺种类,花样虽繁多,但主要可分为织锦和绣锦两大类。织锦是在脚踏织布机上织成,亦称侗锦;锈锦是挑花剌绣而成,亦称侗绣。侗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唐宋时期,侗锦就以其花色精美而著称,被人赏识。侗族妇女按照她们本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心理气理,精心地设计图案,搭配颜色,运用针法,代代相传,不断创新,编织成别具风格的侗锦。
侗锦中用黑白棉线织成的称为“素锦”;用黑白线和彩线交错织成的以及全用彩线织成的称为“彩锦”。老人死后用的寿毯或祭祀挂单,祭师披的法毯等,也属于锦类,其图案宗教崇拜色彩较浓,如龙狗,匏颈龙等,均是侗族曾经崇拜的动物,但其色彩以素锦为主,朴素大方。花带也属锦类,彩素兼有,有宽窄之分,图案有几何形、花鸟形等,精美细腻,多用作腰带、背带及其它装饰系扎之用。
侗锦的图案多为几何抽象图形,如四方形,圆形,棱形以及其它动物抽象化的图案。图案完美丰富,色调和谐,其中以黎平、三江、龙胜、通道等地侗锦为最好,黎平的“诸葛锦”清乾隆时期就很出名,邑人张应铭曾作诗先赞美说:
苎幅参文绣,花枝织朵云;
侗蛮乡椎女,亦有巧手人。
黎平最出名的地方是肇兴侗寨、尚重盖宝、九潮定八、口江银朝、永从三龙、岩洞竹坪等地侗锦最多、工艺独特,极具考察价值。
而侗绣多用于衣服的襟边、袖口以及背带、头帕、鞋子、围兜之上,图案多以花鸟、虫鱼为主,也有祥云、人物、几何图形等。而黎平、从、榕一带妇女的缠绣、圈绣,其工艺更是精湛,图案清新秀美,色彩明朗,与紫黑色衣服相配,极有生气。其中几种主要的类型有:
类型
特点
花鞋
尖顶船形状布鞋,鞋面前半部正中绣铜线鱼眼状图案,侧面多绣双龙戏珠、鱼龙戏水等图案,整个花鞋象一艘航海的鱼状宝船。最精美的花鞋莫属黎平肇兴侗寨的姑娘踩歌堂时穿的绣花勾尖花鞋。背带:背带心正中绣八卦状几何图案,四角以四幅直角的三角图案衬托,四边镶长方形图案,上面多绣双龙、花鸟、蝴蝶、云角等。基中最有侗族特色的是绣龙背带,如榕江乐里的绞绣背带,其背带上大部分的图案都是绣的“双龙戏珠”,华美异常。
阑干
是侗族用来装饰侗服的饰品,它起到装饰品的作用,主要用于衣服袖口,襟边及裤脚、围兜上,有云角、方块、八角、螃蟹、蝴蝶等图案,这些花草虫鱼图案都是对称的,且极富夸张的艺术浪漫性,如螃蟹图案是一种对称的梅花状花纹,看上去既似梅花,又象螃蟹图案是一种对称的梅花状花纹,看上去既似梅花,又象螃蟹。阑干是南部侗族姑娘时常佩戴的饰品,一般妇女是不佩戴阑干的,只有尚未出嫁的姑娘穿戴用的,且用于大型的民族节日活动、出嫁、踩歌堂等。
枪药袋
正中嵌铜钱状八挂形图案,四角以三角图案衬之,袋口用丝线绣齿,以自织五彩花带系上。
5. 侗族的服装是什么样子的
侗族的服饰多用自制的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穿青、蓝、紫、白等颜色的衣服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侗族服饰可分为妇女服饰、男子服装、童装。其中妇女服饰又分生活便装和节日盛装,部分地区男子也有生活便装和节日古装之分。
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或款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和发型、头帕不同,她们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用,盛装时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从江县内侗族女子服饰大致可分为穿裙与穿裤两大类。多数地区以穿裙为主,夏季上装为对襟无领夹衣或白布上衣。
6. 侗族服饰种类
1.龙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动物神,它的原型之一是蛇。龙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崇拜的图腾。
侗族是古越人之后,在古越人那里,龙蛇是他们的图腾。侗族承袭了对龙蛇图腾的崇拜,后来又演化成龙神。龙的形象在侗族地区很普遍。在侗族的村寨和“款”组织的旗帜上,多绣有“飞龙穿云”的图案。
2.侗族是从古代“百越”族中发展而形成的一支民族,古歌《祖宗入村》中说“我们是越王的子孙”。
而古越族盛行纹身之俗;“古代越族以纹身象龙著称,其心灵生活亦受龙蛇一信念所支配”,这是古越先民在难以想象的渔猎中生活,他们发现蛇虫猛兽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存与发展,他们在长年的生产中以物饰身、涂抹蛇图“象龙”偶然得以“避龙蛇之害”的机会,使他们认识了纹身的必要性而最终认为找到“取性”龙蛇之方,于是自此“纹身,刻画其体肤之上。源于生产技能的纹身而后发展成为了社会意识。
3.以蛇为图象的群体发展成为强大的蛇氏族后,逐渐加入鳄、鱼、鳖甚或羊、鹰等氏族,组成部落联盟,复合成为”龙“的族徽,致使侗族的龙图腾保持到现在。
7. 侗族服饰百科
研究的目的是促进侗族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8. 侗族服饰文化
忌讳穿新衣服结婚
新娘出嫁一定要穿旧衣见于黔东南侗族。新娘出嫁这天,送亲的姑娘都着新衣,带银器、首饰,个个花枝招展,唯独新娘却穿着旧衣、草鞋,且无头饰、首饰,不带嫁妆。此举之意义,在于告诫新娘婚后要勤俭持家,反映了侗族的传统美德。
9. 侗族服饰探秘视频
1.侗锦侗族图腾图案“月亮花”。
2.侗锦为侗族传统纺织工艺,与土家锦一样源于古代湖南少数民族的溪峒(洞)“溪布”、“峒布”等,古称“纶织”,又名“侗毯”。北宋时即己负盛名,成为贡品。侗锦系用棉纱、棉纱夹丝线或纯用彩色丝线纺织,用斜形腰机,以经线作底,纬线起花,通经断纬织造。2008年,湖南侗锦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 侗族民族服饰
侗族脖子上挂的是银制项圈、项链。
银制工艺饰品在侗族生活中运用较广,也是一种价值较高,代表富贵的装饰品。、造型美观,图案协调大方,有龙、凤、鱼、鸟、鸡、向日葵等图案。
侗族服饰千姿百态,款式丰富。人们平时穿的平时装比较朴素,讲求实用的效果,而每逢民族传统节日的到来他们都会盛装出席,讲求审美的功效,侗族服饰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感。
侗族女子传统民族服饰很注重装饰的审美,注重朴素和华贵的搭配。根据侗族姑娘民族服装的特点,民族服饰可分为三种款式,分别是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侗族姑娘的头饰非常有特色,把飘逸黝黑的长发用红头绳扎住,盘在头上,再包上黑沙帕,再在脑后插上别的银簪或银梳等银饰,再装上银盘花或银头冠等头饰。
脖子上戴着很重的银环,脚穿着绣花鞋。而侗族男子的服饰比起女子的就比较简谱、大方。他们在头上用青色布包头;上衣穿着立领的对襟上衣,外罩无纽扣的短坎肩,衣襟等处都有刺绣;腰间系着民族传统的腰带;下身穿长裤,裹绑腿;脚穿草鞋或光脚。
侗族人喜欢穿戴自纺、自织、自染的服饰。比较喜欢青色、紫色、白色和蓝色的衣服,颜色较深的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穿,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盛装的时候。
11. 侗族 服饰
侗族服饰可分为妇女服饰、男子服装、童装。其中妇女服饰又分生活便装和节日盛装,部分地区男子也有生活便装和节日古装之分。
女装 侗族妇女服饰大致可分为裤装、裙装两种类型,包括衣、裙、裤、鞋、发式、头巾和银首饰等。而不同的类型中又有若干不同的款式。
镇远报京,剑河小广等地的女子服装多为右衽大襟裤装式。上装为右衽无领或矮领大襟衣,托肩、袖腰、袖口、襟边(从领口至衣摆)都镶以布滚或加花边,束腰带,下穿长裤,挽发盘顶或挽发偏髻、盘辫刘海、脑后绾髻等,脚穿无跟草鞋或是圆头花布鞋或勾头绣花鞋。
绣花钩鞋是侗族妇女身着盛装服饰时必搭配的工艺鞋。绣花钩鞋的鞋帮用料十分讲究,一般选用质地优良的丝绸作面料。制成帮面后,用各色丝线运用各种刺绣手法绣绣有花鸟、蜂蝶、鱼虾、蛇龙以及几何图案。绣花鞋帮所绣花纹的不同,分为 “ 满帮 ” 、 “ 跟花 ” 、和 “ 半帮 ” 。未婚姑娘穿满帮绣花钩鞋,已婚妇女穿跟花绣花钩鞋,老年妇女则穿半帮绣花钩鞋。
男装 “ 对襟窄裤式 ” 是侗族男子较普遍的服装,直领,对襟,袖窄,对襟上的纽扣一般为布扣,随年龄不同而扣子的颗数和口袋的个数均不同。裤子一般是宽档窄筒,老年的相对宽些。长巾包头。包头帕的式样有夸张造型的“ 角式 ” 和端庄稳重的 “ 团圆式 ” ,多为紫色亮布长包帕或黑白相间的格子帕。从江龙图的男子盛装,头罩青布无遮阳帽,外系银箍,箍上满挂吊着一簇簇鱼形银缀的银篓,左右两侧各插一支红蕊绿叶的银花和一丛丛仙鹤羽,上身着对襟开领的白衣,外套银纽红夹褂,上缀银珠银片,腰系红缎带,腰带两端悬丝线飘须,下身着长裤,足穿布鞋。
银饰 侗族妇女的银首饰,大体可分为头饰、耳饰、项饰、胸饰、背饰、手饰及脚饰。头饰有鸟儿花丛状头花、头钗、银簪、银梳、发链、银围帽等;耳饰有耳环、耳坠、耳线等;项圈有 “ 棱 ” , “ 绞 ” , “ 细印 ”, “ 盘 ” 等;胸饰有银胸牌、银锁链、银箍链和银珠链等;背饰有 S 形银锭和六面形、方包形银砣等;手饰有手镯、手钏、戒指等;脚饰有脚环,脚铃铛等;佩饰有鱼状银缀、飘篓腰带银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