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苗族服饰图片大全
一、苗族特产:
1、苗族五色饭
苗族五色饭是海南省苗族制作的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饭,在农历“三月三”民间节庆之时,几乎苗寨家家制作。五色饭有红、黄、蓝、白、黑五色,皆用独特植物汗液作为天然色素拌在米中,并放进特制的木蒸笼中蒸成。
2、苗族鼓舞
苗族鼓舞流传在贵州、湖南等省苗族聚居地区,以击鼓而舞或击鼓伴舞为其主要特征。苗族各地鼓舞名称及活动形式不尽相同。
3、苗族酸汤
苗族酸汤,苗族特产菜品,制作原料主要有大白菜、青菜、野生西红柿等。根据实际需要,还可加葱、洋葱、芥菜、芫荽等提鲜增香除异味。
4、苗族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5、苗族芦笙
芦笙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
二、苗族活动:
1、苗年活动:
黔东南部分地区和广西融水县盛行过“苗年”,在农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要准备丰盛的食品,还要供祭祖先,接着休息5至10天,并举行各种盛大的娱乐活动,有踩鼓、跳芦笙、赛马、斗牛、斗鸟、“游方”等活动。
2、四月八活动:
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日,贵阳附近几县的苗族,都穿上盛装来到贵阳市喷水池附近,吹笙奏笛,对歌谈心,纪念传说中的英雄。湘西苗族四月八节日的起源与贵阳的相似。黄平苗族的四月八是在城东的飞云洞举行,每年的这一天,附近的苗族不分男女老少,都在这里游乐一天。
3、跳花节活动:
“跳花节”节日期间,许多地方都设有“花场”,场中插一根“花杆”,开场那天要举行跳芦笙、爬花杆、斗牛、赛马、耍刀等活动。期间青年未婚男女进行“游方”活动,跳舞对歌,选择意中人,谈情说爱;老人们则会老友交新友,摆叙家常。
4、芦笙节活动
芦笙节,具体日期各地不一,但内容大同小异,规模盛大。节日来临,在宽敞的芦笙场,往往聚集十几支甚至数十支芦笙队伍,芦笙由青壮年男子吹奏,另有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数十人跳芦笙踩堂舞。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观众最多时达数万人,蔚为壮观。
5、花山节活动:
花山节节日期间,苗族人民盛装汇集到传统的跳场坪,青年男女跳场中央的花杆跳舞,男青年还进行爬杆、赛马、射箭、唱歌、跳舞、选美等比赛。人数多时达十几万人。
2. 湖南苗族服装图片
苗族在湖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分布较多,各地苗族的苗族的居住地,苗家村社建筑,苗族服装服饰,苗族的饮食起居各有特点,都可以作为拍照的重点。
3. 湖南苗族图腾
相传是古时候,各个部落互相争斗,而每个部落都有各自不同的图藤,哪个部落我忘了,他们的图藤是蛇,为了统一各个部落,就每征服一个部落就把其相应部落图藤上动物的一个特点融合在自己的图腾上,象征着统一团结。
于是龙便有个马嘴、鹿角、兔眼、狼牙、鹰爪、蛇身和鱼尾的这个特点。
4. 湖南苗族服饰特点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湖南全省有苗族192.15万人,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资质县、怀化市、邵阳市、张家界市等州市。
2007年度,湘西自治州有苗族人口90.13万人,其中凤凰县21万人,花垣县21万人,吉首市12万人,泸溪县12万人,龙山县7万人,保靖县6.5万人,古丈县6.5万人,永顺县5万人。
张家界有苗族3万人,主要分布在桑植县(2.5万人)。怀化市有苗族6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麻阳苗族自治县30余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78.8%,其它分布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沅陵县、会同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等。邵阳市有苗族3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城步苗族自治县13万多人,绥宁县18万多人。
5. 湖南苗族服饰图片大全大图
恩施苗族是位于湖北省苗族自治州,湘西苗族是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以恩施苗族和湘西苗族是两个省不同的苗族自治州
6. 湖南苗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湖南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回族等55个民族。
其中世居的有、苗、土家、侗、瑶、回、壮、白族等9个民族,世居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湘西、湘南和湘东山区。
少数民族人口共680万人,占湖南省总人口的10%左右,大多聚居在湘西和湘南山区,少数杂居在湖南省各地。在少数民族中,苗族和土家族人口最多,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建立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萨。
7. 湖南苗族服饰图片大全高清
湖南有很多少数民族,服装各有特色,现列举几个民族的服装特色:
苗族刺绣
苗族服饰,男子差别不大,多着大襟或对襟短衣,下着宽脚裤。女子服饰则各地差异较大,有的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有的地区着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缘有宽大花边。特别是头帕,形式多样。凤凰境内多用长达2丈多的花帕,花垣、吉首等地喜用短青帕,泸溪、古丈等地则喜用上绣青色花蝶的白帕。苗族妇女衣服上的花色,很少重复,围兜花带富有特色。
土家族服饰,男子喜穿对襟短衫,多纽扣,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头。妇女穿无领开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着八幅罗裙,裙上绣有花纹、图案,如着裤装,则裤脚就有两三条花边。姑娘额发中分梳两根长辫,已婚者则单辫挽髻,青丝帕缠头,耳、手、足皆有银饰。侗族服饰,衣的颜色有青、蓝、紫、白等。男子多穿对襟衣,下着大裤管长裤,头包青长帕。女子穿着地区差别明显,通道、绥宁、城步、靖州一带女装多穿无领右衽宽大短袖上衣,衬胸襟,下着褶裙或长裤;新宁侗族女装则为短领右衽大襟衣,镶有鲜眉条或滚边,下着裤脚镶边的长裤。
宜章莽山瑶族服饰
侗族妇女喜佩银饰,有项圈、项链、手镯、戒子、耳环、银花、银冠、银扣等。瑶族至今仍好五色衣。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妇女服饰十分复杂,有的上穿无领短衣,下穿长短不等的裙子;有的着长可及膝的对襟上衣;有的穿后面长前襟短过膝的长衣。根据妇女头发梳理及装饰形状,有“盘瑶”、“平板瑶”、“蓝靛瑶”之分。
8. 湖南 苗族
属于草苗(苗族)。是主要聚居在“湘黔桂”三省坡周边的湖南通道县、贵州黎平县、广西三江县的一支苗族之系,人口约七万余人。
9. 湖南苗族分布图
答湖南湘西苗族人是85万人左右。
10. 湖南苗族风情
湘西苗族与贵州苗族的语言会有所不同。湘西苗族讲的是湘西方言(东部方言),贵州苗族讲的是川黔滇方言。湖南凤凰的苗族和贵州松桃从文化、语言到服饰基本是一样,语言可能就是东北话和北京话的区别甚至更小,服饰我本人完全看不出区别,但有经验的当地苗族能看出来,貌似他们两县包的头帕的花纹、高度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