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车站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诶,这是么意思类。
一般的不就是:请说普通话。请勿随地吐痰。请勿乱丢垃圾。车站的:勿拥挤,行规范。再高点深意的:一种后果,留有车与车的距离。一种文明,发掘未来的美丽。直白的,很汗的:你选择,死或不死。你决定,挂或不挂。再就是工作的:我只能想到搞笑的:要想不被扣工资,就都跟我放勤奋点。我的地盘我做主。……暂时还没想到2. 车站的设计重点是
1、一致性原则
车站选址要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及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要求相一致,以满足远期规划的要求。
2、适用性原则
车站选址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地下管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建筑物的拆迁及改造的可能性等情况;
设计应能满足远期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管理的需要,应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要满足客流高峰时所需的各种面积及楼梯通道等宽度要求及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的要求。
3、协调性原则
车站总体设计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如与城市景观、地面建筑规划相协调。
4、安全性原则
车站要有足够明亮的照明设施,足够宽的楼梯及疏散通道,具有指示牌及防灾设施等。
5、便利性原则
车站站位应尽可能地靠近人口密集区和商业区,最大限度地方便乘客出行。
6、识别性原则
车站设计应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的特点,简洁、明快、大方并易于识别,同时车站及车辆线路都要有明显的特征和标志。
7、舒适性原则
车站的设计要以人为本,要有舒适的内部环境和现代的视觉观感,并解决好通风、温度和卫生等问题。
8、经济性原则
车站的设计应尽可能地与物业开发相结合,使土地的利用最充分,并尽可能降低造价﹑节约投资。
3. 车站主要设计原则
‘1、车站应根据车站型式、客流大小、票制与管理方式,确定车站布局和规模。
2、车站应根据线路敷设方式,结合周边环境、地下管线、地形条件设置,控制车站体量。
3站台上应设有足够数量的出站通道、楼梯和自动扶梯,并保证下车乘客至就近通道或楼梯口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50m,并在下一次列车到达前,已撤离站台。
4. 车站设计应该考虑到哪些因素
因为高铁站是在08年以后才出现的新事物,以前的火车站都是在市区或者近市区的,而现在的高铁站一般市区就没有多少多余空间可以利用了,所以选址在郊外了
5. 车站的设计原则是什么意思
车站命名规定。(一)车站名称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由反映车站所在地指位性地名或指位性地名加地理方位构成,优先适用指位性的地名。2.字数一般不超过五个字(不含“站”字)。3.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适用规范汉字,省级民族自治区内的车站还应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文字书写规定,在站房和站名牌等并列该民族文字规范书写形式。
以上对应原第六条、第八条,且基本继承原文。
4.原则上不应使用××城际站、××高铁站等名称。
6. 车站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1.1 一般规定
1.1.1 车站设计应符合系统功能要求,满足运输需要,便于运营管理,
方便旅客乘降,并应留有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1.1.2 枢纽内客运站的数量应根据枢纽客运量、引入线路数量、客车
开行方案、既有设备配置、枢纽客运布局及城市总体规划等因素综合确定。
1.1.3 客运站站址选择应结合引入线路走向、既有客站位置和条件、
城市总体规划、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经综合比选确定。一般应优先选择引
入既有客运站或深入市区。当设置两个及以上客运站时,客站间宜有便捷
的联系通路。
1.1.4 当枢纽内有两个及以上客运站时,应根据客车经路顺畅、点线
能力协调、旅客乘降方便等原则,按引入方向、客车类别、客车开行方案
等方式进行客站分工。
1.1.5 大型铁路枢纽客货运布局,宜采用“客货分线、客内货外”布
置。大型客运站应与城市交通系统有机结合,宜构建为综合交通枢纽,实
现旅客便捷换乘。
1.1.6 有多条线路引入的大型客运站,宜根据引入线路不同的功能定
位按线路别分场布置;在困难条件下,也可采用分线分场立体交叉布置;
并应根据运输需要,按主要线路跨线,次要线路换乘的原则设置跨线车联
络线。仅有第三方向引入的客运站,也可按方向别合场布置。
1.1.7 车站按技术作业性质可分为越行站、中间站和始发站;按客运
量大小可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及小型车站。
1.1.8 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应为650m,并应按双方向进路设计。
1.1.9 疏解线、联络线应在站内与正线或到发线接轨,当必须在区间
内与正线接轨时,应在接轨处设置线路所,并应根据列车运行需要设置安
7. 车站设计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地下两层岛式车站是一种地铁站设计形式,结论为具有双层结构的车站。该车站在地下建设,分为上下两层,乘客可以从首层或二层乘坐地铁。岛式车站指地铁轨道被夹在两个站台之间,让乘客从任一侧上下车,而不必穿过工程或多个站台。而双层结构的建设则能在有限空间内容纳更多的站台和通道,减少拥堵和延误。 地下两层岛式车站是现代城市地铁车站的主要设计形式之一,有着更好的移动和转换效率及图像效果。这一设计形式在大型交通枢纽站点的建设中也有广泛应用。
8. 车站设计原理
詹天佑的人字形轨道是一种非常有创意的轨道构思,其本质上是一条三叉轨道,轨道的形状呈人字形。它的作用是使火车在行驶高速的情况下增强稳定性和减少侧向的滚动。具体原理如下:
首先,这种人字形轨道的三个轨道支架之间的夹角不是90度,而是被调整为60度。这个角度使得火车在通过轨道时会有一个不稳定的横向力,会使车辆不断地左右摇摆。
然而,当火车通过三叉轨道中的中间轨道时,由于中间轨道与外面两个轨道的夹角是60度,而不是90度,所以火车会受到一个朝向一侧的推力,这时车辆倾斜的一侧会离开铁轨,另一侧会压紧铁轨,使车辆保持相对稳定。
总之,这种人字形轨道通过调整三个支架之间的夹角,利用支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增强火车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减少侧向的滚动,从而提高火车行驶的安全性。然而,这种轨道设计虽然很有创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技术上的挑战,例如制造、安装和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
9. 车站的设计原则是什么样的
铁路车站站线一般都是平道的,但个别车站确因为地理条件使车站站内股道线路存在坡道的情况,但车站的坡度是有规定的。
原则上规定,车站站线坡度不许大于千分之三。
为什么?
因为一旦在站线上保留车辆,而保留的车辆因为时间长了,缸内的风跑空,车辆处于无风制动状态,防溜猎施失效,容易导致车辆放飏,造成车辆自溜情况,或发生翻车、撞车事故。
10. 车站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公共交通站点的规划原则应该从首末站和中途站两类站点去考虑。
对于首末站:
1、宜选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尽可能在与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一侧设置;
2、宜在人口比较集中、客流量较大且周围有规划用地或者空地的地方设置。如火车站、汽车站、公园、文化或体育中心附近等;
3、站点规模要根据规划配置的线路和线路配置的车辆数确定;
4、尽可能避免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设置首末站点,如果确实需要设置,必要时须在首末站的出入口设置信号控制,减少对交叉口和周边道路交通的干扰。
对于中途站,其位置的设置是在选定首末站和线路走向后,进行设置。设置原则为:
1、在规划的公交线路上的除首末站外的主要客流集散点,应设置中途站点。
2、设站的道路条件应该予以满足,使得公交车辆可以按技术要求完成进站停车-上下客-离站驶出的过程,并不至于严重影响道路其他交通工具的通行;
3、交叉口中途站点最好设置距交叉口下游50m以外的地方,对于车流量较大的主干道路,可以考虑设置在100m以外;
4、普通市区公交线路平均站距宜为500-600m,郊区、快速公交、轨道交通等线路设计站距可适当加大,但应考虑满足乘客出行需求和道路供给条件允许等因素;
5、同一站点的上下行车站,宜错位设置,原因如@李小叶 所说;
6、对于单行路的站点设置,如交通规则允许公交车辆双向通行,宜设置在同一条道路上,如规则不允许,宜选择相邻的平行道路设置对向站点。
11. 车站的设计理念
新龙泽站共有8个站口,分别为A、B、C、D、E、F、G、H。
答案得出原因是因为新龙泽站是北京地铁13号线的一个车站,该线路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站点的分布和换乘需求,因此在新龙泽站设置了8个站口,以方便乘客出行和换乘其他线路。
具体的站口分布如下:
A口:
位于新龙泽南路与龙泽园路交叉口东南角,靠近龙泽园小区,适合前往龙泽园、龙泽商业街等地的乘客。
B口:
位于新龙泽南路与龙泽园路交叉口东北角,靠近龙泽园小区,适合前往龙泽园、龙泽商业街等地的乘客。
C口:
位于新龙泽南路与龙泽园路交叉口西南角,靠近龙泽园小区,适合前往龙泽园、龙泽商业街等地的乘客。
D口:
位于新龙泽北路与龙泽园路交叉口东南角,靠近龙泽园小区,适合前往龙泽园、龙泽商业街等地的乘客。
E口:
位于新龙泽北路与龙泽园路交叉口西南角,靠近龙泽园小区,适合前往龙泽园、龙泽商业街等地的乘客。
F口:
位于新龙泽北路与龙泽东路交叉口东南角,靠近龙泽商业街,适合前往龙泽商业街、龙泽地铁站等地的乘客。
G口:
位于新龙泽北路与龙泽东路交叉口西南角,靠近龙泽商业街,适合前往龙泽商业街、龙泽地铁站等地的乘客。
H口:
位于新龙泽南路与龙泽东路交叉口东北角,靠近龙泽地铁站,适合前往龙泽地铁站、龙泽商业街等地的乘客。
操作步骤:
乘客在新龙泽站出站后,根据自己的目的地和方向,选择相应的站口出站即可。
如果不确定应该选择哪个站口,可以在站内的指示牌或询问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