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曲琵琶谱
《欢沁》琵琶谱
《欢沁》是一首琵琶曲。作为一首琵琶曲,欢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惊艳的,琵琶在曲中的表现力颠覆了常人对琵琶曲的常规认识,而竹笛的伴奏则给人一种现代气息,闭上双眼,仿佛看见一群孩童嬉闹于林间或市井,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欢快。
这首曲子也很适合配在一些幽默的镜头,使片段更生动,让人难以忘却。欢快随着琵琶的一拨一弄之下慢慢的沁人心扉,这就是欢沁。
扩展资料:
《欢沁》由林海演奏,收录在专辑《琵琶相》中,专辑由唱片公司风潮音乐发行,发行时间为2003年06月01日,专辑收录了《凡人歌》、《秋月夜》、《踏古》、《渡红尘》、《声声思》等12首歌曲。
《欢沁》其他演奏版本
歌曲《欢沁》由北理器乐团演奏,收录在专辑《听心1(纯音乐)》中,专辑发行时间为2013年12月01日,专辑收录了《浏阳河》、《世界上唯一的花》、《风居住的街道》等7首歌曲。
2. 流行曲琵琶谱子
演奏侗族中琵琶时,多采用坐姿,将琴箱置于右腿上,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竹或牛角制拨片弹奏。也可在行进中演奏。侗族中琵琶的定弦比大琵琶高八度。三弦中琵琶定弦为:c1、d1、a1;四弦中琵琶定弦为:c1、d1、d1、a1;五弦中琵琶定弦为:c1、d1、d1、a1、a1。音域同为c1~d2。发音明亮而圆润,音色柔和而甜美。既可伴奏琵琶歌中优美抒情的情歌、小调,又可为侗族叙事性琵琶歌伴奏,颇受侗族青年的喜爱,男女皆可自弹自唱,尤适于女声弹唱或为女声合唱伴奏。也可用于独奏或为侗戏伴奏。有的地区在琵琶伴奏中还加用牛腿琴,以增强伴奏的和声效果。
3. 流行曲琵琶谱图片
作为一首琵琶曲,《欢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惊艳的,琵琶在曲中的表现力颠覆了常人对琵琶曲的常规认识,而竹笛的伴奏则给人一种现代气息,闭上双眼,仿佛看见一群孩童嬉闹于林间或市井,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欢快。
这首曲子也很适合配在一些幽默的镜头,使片段更生动,让人难以忘却。
欢快随着琵琶的一拨一弄之下慢慢的沁人心扉,这就是《欢沁》。
琵琶谱如下:
4. 流行曲琵琶谱d调
其实你就用网上的E调看成是D调的音就可以~~只是弹出来调比原声音乐要低一个二度,如果你就想用D调弹同样音高,那就把E调的谱子全部改写升高一个大二度,比如:6。
5 6。
056765 改写成7。
6 7。
067176 改写后要#1和#4。
其实用D调弹比E调弹麻烦,记住E调四根弦是4714 ,也就是D调时第六品的四根弦就是4174,再去找其他音就很简单了...如果你还是不会 我可以打一份D调的谱子给你~ 留下你的邮箱号~
5. 琵琶简谱流行曲
3二弦二把位第三个品,5二把位第一个品,2二把位第一个品,3同一
6. 流行曲琵琶谱完整版
林先生著撰出版了《琵琶教学法》、《琵琶练习曲》、《琵琶演奏法》、《林石城琵琶曲选》、《工尺谱常识》、《江南丝竹总谱》等书谱二十余种;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为琵琶艺术从理论结合实践作介绍与总结。
1948年,他改编了《婆媳相争》、《秋思》,开始琵琶音乐创作,许多青年学子登门求艺,叶绪然、刘德海、李国魂等人是最早的一批学生。
到中央音乐学院后,林石城先生是当时仅有的4位民乐教师之一,也是惟一的琵琶教师,独自承担起学院大学、中学、附小的全部琵琶教学工作,编制了《工尺谱常识》、《琵琶演奏法》、《琵琶曲谱》等各类教材。为了丰富琵琶教材,他刻苦学习各地民间音乐,并把它们改编成琵琶演奏谱,曾先后收集和编订了《滴水摆莲花》、《渔家乐》、《出水莲》等近百首民间乐曲,是有史以来系统编撰琵琶教学院校教材的第一人。林石城先生在1958年出版的《琵琶演奏法》中,首次从琵琶学视角客观介绍了除无锡、平湖、崇明、浦东四大琵琶流派外的其他8个不为人知的流派,和12个不同风格的琵琶谱,还首次将以汪昱庭传谱为依据的演奏群体定名为“汪派”,沿用至今,是新中国系统总结研究传统琵琶流派体系的第一人。
林石城先生整理曲谱,编制新声,统一计谱法,将工尺谱、简谱整理为五线谱,是有史以来用五线谱为琵琶演奏记谱的第一人。他根据西洋音乐编写了适合琵琶演奏的12个调号的技巧与基础练习曲150首,同时试用西方作曲技术编写《彩云追月》、《光明行》等琵琶谱,并创作了《海河之歌》、《奔放》、《捉迷藏》等现代琵琶曲,是新中国推动琵琶艺术与西洋音乐融会贯通的第一人。
林石城先生致力于提高琵琶制作水平,制定统一制作样式和标准,认为民族乐器的制作应该由演奏者和乐器制作者共同完成,并在这方面有精深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制作实践经验,后来撰写了《琵琶制作》(与高占春合作)一书,是全国鉴定琵琶制作技艺的首屈一指的权威
“文革”期间,林石城先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整理记写了《养正轩琵琶谱》、《鞠士林琵琶谱》、《陈子敬琵琶谱》等传统乐曲的演奏谱,进行了他人难以替代的抢救工作。他撰写了《中国曲式》、《琵琶教学法》、《琵琶练习曲》等初稿,编写或移植了《三六》、《青春之舞》、《苏武牧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选曲等。他还到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四川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校等院校任教,直到1979年,他回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回校任教后,林石城先生又培养了林嘉庆、周丽娟、郝贻凡、曲文军、章红艳等海内外学生,桃李满天下。他整理出版了《琵琶三十课》、《琵琶教学法》、《嘈切杂谈——林石城教授琵琶文录》等多种著作,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录制了《思春》、《江南丝竹》、《天下第一琵琶林石城》、《左手指法吟》、《林石城先生讲解示范琵琶十八首名曲》等数十种唱片和音像教材。1987年在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中,他指导的中央音乐学院丝竹组荣获5项冠军。1992年,在第二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中,他指导的中央音乐学院丝竹组又荣获演奏奖第一名。
7. 流行音乐琵琶曲谱
意思是指终止符,不用再继续弹奏。
8. 流行曲琵琶简谱
看看我提的建议对你有没有帮助1、不要看谱子,也不要练,把你要拉的曲子下载下来天天听,每时每刻地听。这样坚持,你想背部下来都不行;
2、记忆谱子的时候不要一个音一个音记,要逐渐练习一行一行地记,再熟练一点就一面一面记,这样的记法就很灵活,不死板,也不会花很多时间;
3、每天睡觉之前看一遍铺子,再背一遍,背到哪里卡住了就拼命想,向不起来再瞄一眼谱子,然后睡觉!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背谱子,背到哪里停下了就起床;背谱要讲究方法,你可以从谱子里找规律,也可以将你要弹奏的曲子分为好几块来记,这样就有效率了!加油吧,平静一些。
你想啊,那些人能把谱子辛辛苦苦地写出来,难道我练背都背不出来吗?
9. 琵琶行曲谱琵琶
初一没有《琵琶行》,这是高中教材里的课文。
《琵琶行》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0. 流行音乐琵琶谱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夕阳萧鼓》
夕阳箫鼓: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普》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奉,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历史过程演变
这是一首著名的汉族琵琶传统大型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该曲名最早见于清姚燮(1805~1864)的《今乐考证》,乐谱最早见干鞠十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年)的手抄本,1875年前后吴畹卿抄本传谱为一共6段再加上1尾声,无分段标题。在此之后各派传谱分段不一。
主要艺术特点
《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雅致。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的琵琶演奏技法,描绘出一幅清丽优美的山水画卷。乐曲开始,鼓声、箫声,疏密有致地悠然兴起;紧接着,委婉如歌,富有江南情调的主题款款陈述开来:此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节奏的变换手法,并适时点缀水波声、桨橹声等汇集,表达了此曲意境幽远的情趣。
此曲以柔美婉转的旋律,宁静优雅的情调,描绘出人世间的种种良辰美景:暮鼓缓缓送走夕阳,箫声慢慢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在春江之上;两岸青山鲁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美不应暇,让人不禁浮想联翩……